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深刻的点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其实关于读书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体会。我从小就爱读各种各样的书,但条件有限能读的书也有限,小学五年我父母从没有给我买过一新的故事书,但我父亲每次外出务工回来都会带几本连书皮都没有的故事书给我,(大多都是他帮别人拆迁拾得的)但我从来不嫌弃。父亲带回来的书中我还记得的有叶圣陶的《稻草人》《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贝塔历险记》《一千零一夜》……印象最深的是《舒克贝塔历险记》因为我看的真起劲时发现后面少了一部分,我一直都很想知道舒克 贝塔后来到底怎么样了……我隔壁的姑父那时候喜欢订阅《读者乡村版》每次他的书刚到我就让他家的孩子把书借给我看。那时候我不过上二三年级,我奶告诉我村西头的大爹家有很多大本图,我去借书时他说我给他烟抽他就借,我家里没有抽烟的人所以也不可能有烟,每次想要借书看我就来回步行几公里去我外婆家拿我小姥爷的烟来换书看。我第一次接触《封神榜》《三国演义》《薛平贵与王宝钏》就是大爹家的书。那时候书里的很多字虽然我都不认识但也阻挡不了我对它们的热情。
我上三年级时我哥就上初中了他相对来说有不少课外书但他的书房从来不让人进。很多次我都是趁他上学住校时拿我妈保管的钥匙去开他的书房然后偷偷的读书。他的课外书大多都是散文,但因为没书可读我也来者不拒。书读的多了我讲故事的水平竟变的很好,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次上学 或者放学我的后面都会有一群小跟班因为我会讲故事。
初中时刚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要我们每天上语文课时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老师让第一次讲故事时全班就我一个人举手,我可能脸皮比较厚吧,第二天讲故事还是我举的手,后来老师说这样是不行的然后他就不让举手主动讲故事了,他让同学们挨个轮着讲……
事实上我对那些故事就没兴趣了,后来我迷上了武侠小说。(以前写过或许初中迷恋武侠的事)
高中时读的书都是班主任收别的同学的书,因为是班长班主任收到的书都会交给我然后拿去卖掉充当班费,利用职权的关系我扣下来好多书籍,大多都是明星介绍书籍和言情以及虐心小说。
从小学到高中我就读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的就算有,学校也从未对我们开放过。
再后来在大城市上英语学院。我才知道原来学校还可以有这么大这么好的图书馆。但因为我们的专业限制我想看的书籍也还是有限。然后就是去书店那里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它又颠覆了我的认知你可以不买任何一本书却可以在里面从它开门读到关门。空闲的时间我都会待在书店看书,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我就会买下来。几年下来我光买书就买了几大箱子,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我丢弃了很多东西但是几箱子书我却都盘了回来。
结婚后我还有读书的习惯但那时候就比较流行电子书了,我用手机看过《盗墓笔记》《武动乾坤》《斗破苍穹》《鬼吹灯》《湘西往事》这些都是我在怀胡依依时看的,后来我随九分君一家人住在南京,我婆婆租的房子后面就是南京最大的图书馆。他们都去上班了我无聊时去过几次环境很好但我却总待不长,总觉得心静不下来读不进去书。女儿半岁时婆婆租的房子对面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我有次去他家跟老板娘聊天时发现有很多人把还很新的书籍当破烂卖,我后来跟老板娘说要是还有来卖这种书的就都留给我,几毛钱一斤的书我买了几袋子不过都是孩子们看的书虽然那时候我女儿还小。后来我们一家人都不在南京了我婆婆也很细心的把我买的那些书都带回来老家了。
胡依依上学前班始我又开始给她买课外书读,一年级时她还喜欢《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书二年级时她就突然喜欢上了漫画书《老夫子》《父与子》《阿衰》《淘气包马小跳》《姜小牙上学记》《米小圈上学记》……这些书籍她乐此不彼,我倒无所谓因为我觉得这种书籍有利于拓展想象力。但九分君就认为读这种书很弱智,他曾买了《小王子》《鲁宾逊漂流记》《彼得 潘》《老人与海》……这些名著给胡依依,但胡依依并不喜欢这些书,在九分君的威逼利诱下胡依依读完了《鲁宾逊漂流记》最搞笑的是九分君还让胡依依把整个故事讲下来,我当时还戏谑的问九分君你知道星期五是谁吗?
相对于我自己而言每年年初我都会列一个书单,前些年尽管孩子小尽管我热衷追剧 打麻将但都能读完书单里的书,这两年孩子大了书单里的书却并没读完不过我很庆幸自己上了 《近代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作品远 》《外国文学作品远》以及《古一》《古二》这些课程它们使我对读书又有了新的认识。
鸡汤文告诉我们如果有时间读书是你排解忧虑与烦恼的最佳选择,是你让自己成长的更好变得更优秀的最佳选择。有句话说的好“你可以一夜整成范冰冰,却不能一夜读成林微因,你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场合帮助你表现得更出色”。
但事实却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