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日本经济腾飞
明代李贽在《咏古》之一诗中写道:“卧薪尝胆为吞吴,铁面枪牙是丈夫。”所谓成大事者,必定需要劳筋骨、饿体肤,忍常人所不能忍,如此苦尽才能甘来。而这个道理不仅用于人,也适用于国家,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可谓是此道王者。
很多国人一谈论起日本就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对之难免会有成见,一方面又不得不敬佩其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能力。毕竟在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地区发动侵略战争,所需要消耗的财富金额庞大,其国内经济发展几乎完全停滞,所有人力物力全部用于供应战争所需。
在战败前夕,日本大部分国内工厂就已经面临原料无法供应的困境,产量大幅下降,还不及平时的40%。当时日本的经济状态十分恶劣,有一个日本的财政官员曾经表示,如果在勉力支撑一个冬天的话,日本国内将只剩下死人和濒临死亡的人。虽然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便立即恢复生产,但当时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其国内主要生产指标与战前水平相比更是大幅度下降。日本经济在二战结束后,似乎进入了末路穷途。
然而日本人的生命力和忍耐力之旺盛,不由得人不佩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依然很快进入了经济恢复期,更在之后,短短10年内达到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整体国民经济都开始腾飞。
战后重建,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日本是战败国,不但背负着巨额赔款,还在战争中经历了原子弹爆炸,为什么他们能如此快速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呢?
众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研究过这个问题,一般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复苏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点是日本的改革,日本在战后迅速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社会改革,将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进一步消除;第二点是美国的帮助扶植,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的战略需求,投入了不小的力量支持日本经济发展。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专门在日本采购了很多战争特需品,从此时日本的出口工业便开始得到大力发展;第三点,军国主义被推翻后,日本的国民经济不再由军方掌控,而是交回了政府手中;第四点原因则是日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科技,以及培养相关人才。
其实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日本经济在战后快速发展还有一个关键原因被忽视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也就是说,日本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侵略完成了一定的资源积累,为战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日本在二战期间,除了在中国,还在整个南亚、东南亚发动战争,四处侵略,并且大肆掠夺当地的财富。塔西佗曾经说过:“黄金与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日本把大量的资源、产品、珍宝以及艺术品、文物等,都通过军队的劫掠之后运回国内。恐怕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些东西到底价值几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肯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次,人才的积累。因为战争需要,日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工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二战期间,日本大量的年轻人被送上战场,而工科生和其他专业科学技术人才不同于其他人,他们被保护起来留在国内,不需要上战场作战,这也为日本在战后的建设保存了实力。
最后,战后日本并没有负担过多的赔款。其实在日本战败后,本应有高达54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美国和英国等7个国家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所以日本前后一共仅支付了22.3亿美元,主要是菲律宾和印尼分到了其中的大部分。所以日本虽然战败,并且原本需要大额赔款,但是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复苏却并未被战争赔款所拖累。
在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经济状况从表面看确实千疮百孔,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崩溃,但实际上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的财富并不少。而且日本民族性格坚韧不拔,就算处于逆境之下,也非常团结,常常能扭转乾坤。不过他们这种集体意识有利有弊,高度的集体主义也造就了个性的缺失,导致整个社会过分压抑。
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垄断资本为了赶超欧美等先进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的资本积累政策。实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运营机制,是战后日本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主要措施。此外,为了将国民的关注从政治引向经济,池田内阁还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宣称十年内要让国民的收入翻一番。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最后是成功的。
战后的日本政府和垄断资本利用战败的特殊环境,竭尽全力积累和扩大原有资本,并开始投入于更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而仅仅在设备投资一项,1970年比1947年就要高出150倍之多。战后西方国家投资增长率以日本为最高。根据小林义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中的记载:以1955年到1970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为基数来计算,英国的增长率是120%,法国为111%,德国为152%,而日本却高达360%……
大规模增长的设备投资,为日本实现工业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部门,特别是机械工业部门。其中主要为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煤气等部门。
战后的多届内阁都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从吉田茂开始,皆奉行美军提倡的“富国轻兵”策略,即在和平宪法的名义下,将本国的军费开支压缩在不到国民生产总值1%的水平上,以便腾出更多的资金用在国内经济建设上。
政府投资一直占到日本国内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财政支出的50%以上。其中对电力、铁路等公共工程的投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廉价的电力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此外,日本政府在战后的各个时期,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还相应制定出了很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先后制定过九个中长期经济计划,其中就包括我们上文所说到的由池田内阁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虽然这一计划看起来似乎有点“狂妄”,但事实证明,这一计划的实施,很好的推动了政府设备投资的高涨,使得日本国内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有关省、厅还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和“行政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在战前的日本,企业主要依靠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直接金融方式来筹集资金,靠向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的间接金融所占比例较小。对此,日本政府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排除股东对企业的支配,确立“银行中心主义”,改由日本兴业等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
除了为企业提供低利息贷款之外,日本政府还大力加强外贸和引进外资的管理,并扶植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适当的保护弱小企业。在每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交替采用“紧缩通货政策”或者是“赤字财政政策”,竭力缓和和缩小危机的破坏程度,从而促进经济的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制定政策时相对来说比较严谨,并且还注意保护政策的一惯性,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可以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出色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复兴,与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
其实总的来看,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还包括很多,比如日本提出“贸易立国”的国策、国内教育的发展与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富有活力的企业和企业制度、优越的国际环境、国民高涨的发展热情等等,这些都是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复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