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路
当孩子能够欣赏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情之美的时候,他将是一个有正能量、热爱生活,懂得奉献的人;当孩子能够用画笔、用琴键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有宣泄情绪的途径时,我们也无需担心他会有什么其他过激行为。仅仅这两点意义,就足以证明美育的重要性了。
但现今仍有一些家长抱着“功利性”的想法,比如:“音乐、美术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高考不能加分呀!”“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等考上了理想大学,想要培养什么兴趣都可以。”
拥有此种想法的家长,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那就是把教育等同于书本学习,等同于分数,同时认为教育的使命止于孩子成年之前。而事实上,教育的目的,是养成一个人终身受教的兴趣、习惯、方法与能力。
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成年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自身的成长,也放弃了更新自己的观念,这就导致专家们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已经成长了,可家长还没跟上”的情况。所以,美育想要展开,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倡“家庭美育”。
家庭美育的核心是家长,家长接受美育的必要性甚至要超过孩子。因为在很多家庭里,是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学校、选择培训班、选择阅读的书籍、选择课外时间如何度过,甚至可以说,家长的喜好与选择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因此,家长要理解美育,要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孩子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家庭美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营造美育的氛围。
对于美育,有家长认为这应该是学校的任务,认为有学校的音乐或者美术课就足够了。其实不然。学校教育侧重于“教”,教的是学科背后的认知方法,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家庭美育的侧重点则是在“育”,更强调在日常中发现美、亲近美、体会美。
当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对家居摆设之间的探讨,对阳台上一盆花的欣赏等,实际上都在“美”的范畴之内。家长的审美倾向,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被孩子效仿。如果家长对美毫无感觉,从不关心一草一木,不关心生活中那些一点一滴的美感,那么孩子自然无从知晓美的真谛。
作家丰子恺曾经写道:“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不妨这样说,孩子天生是带有发现美的眼睛的,如果善加利用,他们很容易成为“美学大师”,但如果被成年人强加教导、“纠偏”,或许孩子的天分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
家庭美育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如果归纳几个关键词,无外乎陪伴、倾听、鼓励、自我成长。让家长懂得美育,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应该成为与孩子一同进行艺术学习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