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时要努力把节奏放缓,以免用惯性回应或者思维被情绪狭裹。
前两天柯桥滨海发现了一例阳性,进出那个区域的人员好像都被打成了黄码,需要连做三天核酸,结果阴性才能黄转绿。
我有个朋友经常要出入那里办事。我今天问她,果不其然,她被敷了黄码,在家需连做三天核酸才能去上班。
我看她发来的文字,和视频,明显低气压。她质疑某些事情,说自己感到愤怒,焦虑,无奈。她说她已经尝试把情绪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听她这么说,我内心第一反应是,去年我都被关了14天,也没这么沮丧。但是我思考了一下,这话该不该说,如何说。想想这会不适合聊自己的事,而且我那样说,明显是要否定她的情绪。
于是我改说,的确有些事,比如外部环境,实在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我们只能掌控自己可以掌控的。(这句其实也不适合说,但我还不懂该怎么说合适)
我说你当强制放假吧。她说,她不想放假,会没收入,孩子要养,伟哥是一直没收入,经济压力呀。这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回复,我只能发了三个“抱抱”的表情,说“压力都在你那儿啊”。
她说,结婚到现在,没有歇力的一天,苦中作乐而已,她已经做好觉悟,准备奋斗到死亡那一天。我不知道如何回复合适,只能再发“抱抱”,说“真是只有自己知道的不容易”。
我没有她的经历,所以如何感同身受,真是挑战。这也是共情强调的一点,每个人都不一样,共情并不是简单地,先做这个,再做那个的流程。我们要在共情时,通过沟通彼此的想法和感受,来判断要走向哪里。把彼此沟通的感受和想法,当做前进路上的“扶手和路标”。
不管怎么说,先克制惯性回应,已经有所进步了。共情是一辈子都值得去学习和精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