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闺女小妞去超市买了些手指提,小妞第一次吃,边说边告诉我很好吃,然后拿一颗塞进我的嘴里,我谢了她。吃完觉得很甜,又蹲下来和闺女接着吃了好几颗。此时,妞爸自己在阳台那里看电脑,我想叫小妞拿点给妞爸也尝尝。
小妞抓了一颗大大的提子,匆匆跑到阳台找爸爸。没一会就回来了,我进到厨房洗碗,她慢慢走到我身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问她是否拿提子给爸爸吃了,她很委屈地告诉我说爸爸不吃。
我瞬间想起了妞爸有个习惯,就是孩子给他东西吃,他常常会拒绝,而且不跟孩子解释为何不吃。记得有一次,小妞拿了水果给他吃,他只说了他不要,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小妞,小妞很不开心,过来问我:为什么爸爸不理她,也不吃她的东西?我意识到了妞爸的拒绝让小妞受伤了,于是和小妞解释说,爸爸舍不得吃,想留给她多吃点,爸爸爱她才这样做,小妞听了似懂非懂的样子。
妞爸的一些育儿理念,很多都是复制老人家以前的做法,很多时候我都不认同,也没少和他说,可他总不当一回事。
相信,很多父母对待孩子也和妞爸一样,有好吃的自己从来不舍得吃,孩子拿给他就拒绝。这样的父母总觉得,爱孩子就应该把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习惯了自我牺牲,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孩子而言,你拒绝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孩子的一番心意。孩子的一番好意被最亲的人拒绝了,心里免不了会失落,会难过。
拒绝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不愿意和你分享了,对你也会越来越失望。其实,孩子想和你分享的不只是一份食物那么简单,而是一份快乐,孩子带着一份心意,满怀期待地走到你跟前,结果一股热情却被你“泼冷水”,心里能不受凉吗?
我很能理解小妞被爸爸拒绝后的失落感,昨晚吃完提子我后来又切了个苹果,我和小妞一起吃了一片,然后我拿了一片到阳台给妞爸,小妞看见立马有意见,说不要给爸爸吃。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心里好难过,为小妞的话感到难过,也为妞爸之前拒绝小妞的做法觉得难过。
小妞如今两岁四个月,能说出不让爸爸吃苹果这话并不是她自私不愿意和爸爸分享,而是一份好意刚被拒绝后心里失望,心里可能会担心爸爸又一次拒绝,不想再次扫兴。好比一个人刚刚做了一件事碰了壁,短时间内会有意识去回避同样的打击。
孩子的心思往往会很敏感,如果我们没有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一不小心就会伤害到那颗弱小的心。
父母拒绝孩子想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单单从父母的角度看,出发点没有错,本意上是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一种爱,可实际上这种拒绝的方式真的会很伤人。孩子感受不到你这是爱他,孩子只感受到了被拒绝后的挫败感,甚至理解成父母拒绝了他的食物,等于拒绝了他的人,会误解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这正是孩子难过的原因所在。小孩子还看不懂我们的意图,只能用他自己的思维去猜测和理解我们的行为。
对待小孩,很多时候,真的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也不能只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对孩子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情,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爱孩子,就应该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孩子想和我们分享他认为好的东西,这一点没有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分享的行为,要感谢孩子的一份爱心,尽力呵护孩子那份纯真的心意。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母外出干活,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在,饭桌上有个西瓜,很无聊的我们决定自己破西瓜吃。西瓜不大,没多久我和妹妹就把一个西瓜给吃完了。我们吃得很开心,也觉得自己超能干,俩小孩就能把一个西瓜给干掉了。本来以为父母回来会夸我们,没料,老爸老妈回来看到我们吃完了西瓜不但不开心,老爸还特别严肃地教育了我们一番,说他们有什么好吃的都能想到我们,我们出去玩不在家吃饭他们都等我们回来才动筷子,他们不在家,我们有好吃的不能只顾着自己吃,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个道理,我后来一直都没有忘记过。
再回到今天的话题,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多吃点好吃的,在他给你分享的时候,你可以接受一小部分,然后和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同时对孩子的分享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的做法,比起直接拒绝孩子的好意让人舒服得多,孩子也开心,自己对孩子的爱也得到了表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