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动辄就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担忧?面对新情况时你是否会习惯性地感到恐惧?在陌生的情境下或在陌生人面前,你是否会有一种难以克服的不自在?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些情况,那么,你很有可能具有焦虑的性格。
《你好,焦虑分子》用了一整本书来给我们介绍什么是焦虑,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焦虑者,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焦虑者,以及焦虑的好处和我们该如何帮助自己应对焦虑。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地为我们剖析了“焦虑”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自己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焦虑,面对工作,总是担心会有意外情况出现,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面对生活,也总是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担心被父母责备;而对于未知的事物也总是自然而然就会担心,若是有不好的结果出现该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一些生活的锤炼,心态反而变得平和起来,到了现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坦然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不再替未来担心,自以为焦虑好像已经离我远去。
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轻视了焦虑的威力,虽然我已经感受不到太多焦虑的情绪,但它并没有彻底离开我。我仍然欠缺安全感,小时候未被满足的对爱的需求仍然时不时跑出来作祟,因此十分害怕别人对我不好,一旦可能会发生我害怕面对的情况,我便焦虑到失去理智,变得攻击性满满。
在读这本书,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也经历了短暂的焦虑,毕竟一直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消除了焦虑的不良状态,没想到只是自以为成功了。好在作者也告诉我们焦虑并非一无是处,它能启动预警和防御两种功能,促使我们做出自我保护的举动,让我们能幸免于让人不愉快的后果。
事实上,如果焦虑是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仍未解决的问题上,并带动我们专注于这种扰乱我们内心秩序的威胁,那么,它就是服务于一种有益的意图。
结合作者所说,再来回顾那些仍然会引起我焦虑的情境,我明白了,每次焦虑的出现,正是在提醒我,人生中还有未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倘若我只是因为焦虑的情绪而苦恼,甚至想要回避它,那么我就完全忽视了焦虑的正向意义。
懂得了这一点,我也看见了自己内心深处还未愈合的伤口,虽然日积月累的问题不太可能很快就得到解决,但至少下一次焦虑再次出现时,我一定可以更冷静地面对难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
但愿每一次焦虑出现时,大家都能知道它想要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也期望着有更多人能在焦虑的提醒之下努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减少并消除出现焦虑的状况,获得一方平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