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和想法(2025-10-23)

昨天过得开心吗?不知道怎么评价。或者说,不是由“开心”或“不开心”可以描述和概括的。不管怎么说,我似乎能够把感受和想法分开了。

之前我总是在事后去回忆当时发生的细节,我能很清楚地回忆出来当时情绪涌动的感觉,以及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所以,我总是告诉自己“这种感受是真实的”,来确定这件事发生的真实性。而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对该事件的认知是准确的”。所以每当别人帮我分析这件事,说出在我认为事情以外的可能原因时,我都不想听,因为当时“我的感受是真实的,我对这件事的认知、判断是正确的”。我无法接受可能会有其他情况的可能,并且认为,如果在没办法证明原来的认知是错误的情况下,我接受了其他解释,那就是在给对方找理由、开脱,最重要的是在为自己的软弱、胆怯找理由。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我知道我之前受伤了,事情的本来就是如此,而如今我不承认,这件事就会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但是,这会让我看不到真相,会让之前的我蒙受委屈。当时的我不知所措,我已经很心疼了,而如今我尽管已经离开那个环境了,可以不再受伤害,我现在没有威胁,我安全了,那么现在我本该要为自己去讨回该有的公道的,可是……我却要告诉自己“我其实并没有受到伤害”而去放弃斗争?这让我如何能容忍?我感受到的是那样真切,为何我连自己都骗?难道我要为了现在的自己“心安理得”“息事宁人”,而让过去的自己受那么大的委屈吗?我不可以这样!为了现在的“安心”来欺骗自己算什么英雄?如果我自己都不愿去面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无力为自己去伸张正义,那还有谁能帮我?而我又如何能够在我自己这个身体上?

直到昨天,周一在一件小事上提醒了我,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对它的感受”并不等同于“我对它的看法”。而我之前把两者默认是“完全等同”了。是的,我当时的感受的的确确是真实的,但是我对当时情况的解读会受到之后所发生事情的影响。

其实最近看的这本书《思考,快与慢》里面讲到的系统1和系统2中就有对我前面这个问题的描述。系统1是对事件的整体感知,具有快速、宽泛以及容易以偏概全的特点,其实就是我说的“我的感受“;而系统2是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的深入分析和理解,相对较慢、具体,也比较严谨,也就是“我的评价和判断”。

是的,感受是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它发生了。但是对事件的解读来自于事情发生之后,是经过理性分析的,但是现在感受到的”当时的自己可能被欺负了“,是我现在对彼时的解读。我把现在的感受和分析带入到了过去的场景中,而当时的情况并非只有我现在想的这一种可能性。是的,只是说,”我的感受“和”我的理解“是不一定相等的,有相等的情况存在,也有不相等的情况存在。我当时感到的不愿意和拒绝,并不代表我被欺负了,意思是有可能是被欺负的,也可能并不是被欺负了。这两者之间不是绑定一致的。系统1和系统2既关联,又独立。

其实昨天晚上,我还差一点就能站在全局上看了,似乎就差一点点。我到后面已经能够把自己的立场建立起来了,我想象到了那个有自己立场的画面,当时把局面搞砸了又能怎么样呢?我一次又一次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因为我害怕被他们攻击,因为我看到很多立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很容易地被别人在当面攻击了、在背后攻击了。可是,我想想周一,在我们刚认识初期,我自己都不相信我们会这样走到一起的时候,他会捍卫自己的选择与反对、嘲笑我的人不惜当场翻脸,不给对方留一点面子。但是我却担心把局面搞砸,而不敢把自己的看法摆出来。连自己的观点都立不住,别人又如何会正眼看你、如何能够从心里尊重你呢?是啊,昨晚我已经想到那个画面了,搞砸了又如何?天会塌吗?根本不会!确实会一时惹其他人都不舒服,但是我为什么要为了大家的面子,而一直将就自己、委屈自己、甚至模糊自己呢?或者说,我为何要去违背自己而讨好别人?面子都是自己挣来的,是自己的底气、对自己的相信挣来的。我害怕被人攻击、害怕尴尬局面、害怕别人会讨厌自己,而选择做一个”让人很舒服“的人,结果自己反而会越来越害怕做真实的自己、说真实的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