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
人生也有转型期,青春期就是人从依恋到独立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对这个时期孩子的各种挣脱表现,养育者“不急”“心平气和”是唯一的破解之道。
划分孩子依恋期与青春期的一个外部客观标准是身高。
人在依恋期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从出生时的几十厘米慢慢地长,每年长六七厘米。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身高就迅速地往上长,很快地,女孩就与母亲齐肩了,男孩就与父母齐肩了。所以,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身高迅速达到成年人的高度。
这种身高的变化会带来心理的变化。人在12岁之前身材比较矮小,心理也就比较脆弱。当一个孩子身高不及成年人,看谁都要仰视时,难免会胆怯、隐忍甚至服从,想要他依恋的大人能陪伴他和保护他。但是,当孩子的身高接近成年人时,就会觉得我也是大人了,我跟你们是平等的,我就不会全听你的话。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学生一年级进校,个子只到我的腰,慢慢的比我高出很多,有时面对愤怒的学生也很无奈,最好就是心平气和等待孩子冷静。面对愤怒失去控制的孩子,面对嘈杂的教室,我总是自己先安静地站着,不说话,过一两分钟场面就冷静下来了,再解决问题。气头上话赶话,只会怒火攻心,伤人伤己。
记得2013级快毕业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变化很大,个子有175,形象比较好,家境优越,学习也可以,就是痴迷打篮球。有个妈妈特别的焦虑急躁,经常和孩子吵架。对孩子爱的疯狂舍得花钱,给孩子买的篮球鞋上千块钱。但吵架的时候和孩子赌气冷战几天都不说话,说出来的话也很伤人,很难听,例如“不要脸”“丢人”等等。记得照毕业照的那一天。母子两个争吵不休,孩子把自己关在位于27楼家里卫生间里,几个小时不出来,妈妈没办法打电话给我。后来我和很多同学给男孩发了几百条短信,才把他从卫生间里劝出来,毕业照都是p上去的。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我觉得种树和育人有相通之处,文中讲到:郭橐驼的种树秘诀在于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种树之初,他对待树木就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比如:把树根舒展,把土培实、培匀等等。在栽好后,就像丢弃它一样不管它,让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吗?家长不能忽冷忽热,爱憎分明,不妨如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把习惯养好,基础打好,相信孩子,给孩子可靠而安全的环境。
静待花开,养人,养身容易养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