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杨新师:
您好!
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是您的伟大形象早已刻在我的心里,我不敢说要像您那样每天写一篇文章,但是我要向您学习!事实证明,写文章对于我来说太难了,才坚持几天就写不下去了。如果不是您坚持发送您的美文给我,我可能还会执迷不悟。
特别感谢能在“马云乡村教师”群里认识您,我当时听您说到重庆参加实地培训,我内心特别想参加。可是路途遥远,加上费用不少,我知道我不能参加。我随口问了一下,可不可以线上免费向您学习,没想到您居然说可以。但是要读您个人公众号里的文章,然后写两百多篇读后感,我又打退堂鼓了,从此不再想这件事情。我虽然写不出好的文章,怪自己太笨,读书太少,但是我一直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能出版一本自己写的书。我曾每学期记录和孩子们的点滴,然后到打字复印店打印成书稿,我知道那什么都不是,所以总是不甘心。小时候家里穷,从来没有买过一本课外书籍,所以根本没有阅读这个概念。但是我喜欢写日记,写随笔,可以说从初中到大学,这都是我最大的爱好。说是我最大的爱好,是因为我还有其他爱好,我爱好体育和音乐,可是学习这些都需要钱,唯独写文字不要钱,所以写日记和随便就成了我最大的爱好。我爱好到什么程度呢?我可以不吃不喝,就那样漫无目的地写。我记得读高二的时候,我的文章在学校里获过“圣陶杯”作文大赛全校一等奖。读大学的时候,有幸成为“蒹葭文学社”的编辑部副主编,我的文章被选进校刊,那时候感觉自己是块写作的料。负责校刊的老师给我提议,让我多读书,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读书,我从学校图书馆把《红楼梦》借到寝室放了很久,又拿去还了。
我记得2015年我走上工作岗位,那个时候我在一所村小教书,我们乡镇有一个“教育辅导站”的老师喜欢写作,我写过我们学校的一篇通讯被受那位领导的喜爱。后来,他让我写一篇论文,我的那篇论文实在糟糕,于是我从此就对写作没了信心,也没了兴趣,我还真是一个内心太脆弱的人,现在想想就觉得自己那时真是太傻。
这就是我的写作经历,没想到,当我再次燃烧对写作的愿望是因为认识您。一开始,我还很愿意读您的文章,然后写读后感,当然,我一直都喜欢读您的文章。虽然后来没有写读后感,但是您私发给我的文章,我几乎都拜读过。我是在您给我布置给您写一封信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就又停止了。因为我很担心我写不好,我不知道我要给您写什么。我就跟您撒谎说我很忙,过几天再写,您居然同意了,您说有空了再写,没有关系的。其实您是在鼓励我,您是在给我机会。不过那段时间的确忙,刚好面临期末。可是,我之前写读后感,包括写——《思源之冬》的时候,我每天都很忙。但是,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忙都能挤出时间,比如说晚上。我只是放纵了自己,没想到后来就再也不写读后感了,因为写封信没有完成。
其实很多次我都打算给您写写封信,但是每次都没有足够的勇气,直到今天,我觉得我再不完成这个任务,我以后都没脸向您学习了,每次偷偷读完您的文章就搁浅,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
我以前都尊称您为杨老师,后来读到您的一篇文章——《杨德发渝(育)新师》我才明白,您是一位了不起的杨新师。您有28年的教学经验,您居然和李镇西老师是有交往,我特别敬佩你们。我很喜欢读李镇西博士的书,我知道他以前也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和您一样。最近又拜读您写的文章——《怪自己学艺不精》才明白,您居然对医学也很有研究,还自责自己不能像钟南山一样救国救民。但其实您已经在行动了,正像鲁迅先生虽然不是战士,却笔跟不辍一辈子,用笔在战斗,您真了不起!我真的是很虔诚地拜读您的文章,特别是一开始我决定要每天写一篇读后感的那几天,我还要作笔记,可惜我没能坚持几天。无论怎样,我都要非常感谢您,感谢您无私地付出和指导,感恩遇见!
祝您:
阖家幸福安康!
虔诚者、愚者:田桂珍
2020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