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涟漪效应,破不了的局
自己给自己做的局,很难破掉的,在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是,上一个阶段短期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来了下一个阶段的新困局。
1、涟漪效应
很多组织经常用关系作为管理的手段,老外给“关系”的定义是:中国人在生活和生意中,要建立和维系的人际网络。
大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就是这样一圈圈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所以,这种现象就叫 “ 涟漪效应 ” 。位于中心点上的,就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是一人一涟漪。
2、关系的局
中国人基于关系的人际交往逻辑,实际体现在很多组织内部。在组织内部,存在着很多像“涟漪”一样的关系圈:哪些人亲一些,哪些人远一点。组织里的人都知道,对于领导者来说,如果自己的人特别少,是很不好做事的。圈子近的人,一定要坐到重要的位置上,自己才会感到安全。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台下坐着的人没几个认识的,哪怕你大权在握,心里也会有一种孤独感。 所以,在中国人的组织里,下属会强调领导对你好不好,领导也会格外去辨别哪些是亲信,哪些是外人。
3、为什么说它“破不掉”
人人都讨厌的事情,人人都在做。 比如,你问一个经理人,企业里如果到处都是亲情关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是有利?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会说当然不利,企业就应该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人唯亲。但在实际行动中,每个人都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信任的人。因为用所谓的“亲信”做事,会有更好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所以很多头一天自己做下属时还非常反感的事情,第二天自己做了上级又都会立刻亲手去做。 这就是我们的关系文化导致的结果。这种关系文化,为领导者和老板设置了一个非常难以破掉的困局。 这个局破不掉,组织就会出问题。因为下属会格外想成为离你最近的圈子里的人,所以他会假装“忠心”、假装跟你有相同的价值观来骗取信任,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亲信”的模样。这就是为什么在有些组织里,阳奉阴违,讲好话的人特别多,至少是从来不说坏话。而那些有点本事,恃才傲物的人,因为自己有能力而不屑于做这种事,在组织里就会越来越边缘化,甚至很难立足。
关系困局里最危险的就是: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亲信,不是真正的亲信,而是演出来的。
4、怎么破掉这个局呢?
一是识别三种有害亲信。第一种叫做“应声虫”下属。这种下属会不断去揣摩上意,然后事事呼应你,你稍稍有点想法,他马上就歌功颂德,让你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第二种叫做“隔离者”下属。他会有意让你脱离群众,把你和下面的真相隔离开。你只能听到那些对他有利的信息,而所有对他不利的东西,他都不希望传到你的耳朵里,也就是说,你能得到的信息是被他过滤过的。第三种 叫做“夺权者”下属。这样的下属,目标是夺权,他看着是在执行你的命令,但暗中却在培养自己的亲信,一方面讨好你,一方面在拉拢别人,然后等待时机、夺取权力。
二是尽量树立 “ 业绩文化 ” ,来对冲掉 “ 关系文化 ” 。因为关系文化也不是毫无价值,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你提高信任度,提高组织的效率。当然也会形成很多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一点业绩文化。
二、我的启发
1、领导者要“德”、“位”相配。不论多好的管理工具,在一个缺少德行的领导者手中,都不能管理好一个组织,业绩文化和关系文化都不是绝对的,在组织里要提倡业绩文化,也不得不照顾一些“关系”,关键在于这个组织的领导,是否把组织的业绩作为工作的目标,关注组织的业绩是作为领导者的基本操守。
2、关系。有一些关系还是对组织的业绩有益的,比如宁老师课中提到的,与领导亲近的人在一些做事的效率上可能会高,领导的意图会贯彻的彻底些。我的体会是,还可以运用好一些“关系”增加组织的效益,比如我在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我部门里一位同事,与另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有亲戚关系,而另一个部门与我的部门有密切的工作关系,我没有点破我的发现,安排这位同事对接这个部门的工作,从此我的部门获得另外一个部门支持的效率大大提高。
3、其他。有时处于一个关系文化的组织里,个人是很无奈的,也许这个组织会因为关系文化长期得不到发展而受损,但是作为个体,经常代价比较大,浪费了大好的生命,因此,个人体会是,作为个体,自我能力的提升,应当是长期坚持做的事情,不管组织怎么样,我们个体的选择会多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