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第29篇,字数1161,共累计46837字。
高鹏和我邻村,我们是高中同学。因为村子距离学校2-3里路,放学后我们常常结伴回家。
高二时,国家改革开放大力推进,职工子女接班制度将要破除,正好高鹏的爸爸到了退休年龄,他就接班去工厂上班了。那个时代能当上工人就是端上了铁饭碗,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把我们这些农村户口的同学们眼馋坏了。
高鹏到了我们县涤纶厂当了一名修理工,厂子里女职工占了八成,女职工徐丽萍经人介绍和高鹏谈起了恋爱,两人门当户对,很快就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年,小两口添了一个大公主,过了三年又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也顺风顺水。
县涤纶厂是省里拨款建设的,随着企业市场化改革,省里把企业下放到县上管理,上级也不再拨款支持。由于管理不善,新产品研发不出来,厂子最终倒闭,高鹏两口子也下岗了。
一直衣食无忧的好家庭顿时面临生存难题,家里没有土地,社会上也没有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原来高枕无忧是铁饭碗没了,高鹏夫妇陷入了困境。当小儿子五岁时高鹏和爸爸商议,自己要出去打拼下,不能一辈子就这样。他爸爸和妈妈也支持他们创业,孩子就由爸妈带着,高鹏两口子带着铺盖卷就到了聊城。
刚开始先租了肉联厂一间宿舍,在那里给别人打下手,一天工作12小时,仅仅能解决温饱。日子这样下去也没啥盼头。
高鹏的二舅在聊城一家肉联厂承包了厂子里的猪下水(猪内脏)生意,二舅建议他们去市场摆摊。在聊城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猪大肠、猪头和猪肝等肉制品。因为是外地人,同行有人打压,顾客也不多。靠着诚信经营,又不辞辛苦地给各单位的食堂和学校等单位送货,生意越做越大,年净利润也达到30多万。随着规模扩大,最后一年能挣一百多万元。
2019年正月初九,高鹏打电话,喊几个要好的同学去他厂子聚一聚。我们到了地方一看,是一处规模较大食品加工厂。
当时疫情还很紧张,我们问他生意有没有没受到大的影响。高鹏满脸笑容地说道:“不但没受影响,生意规模还扩大了,因为疫情,货物紧缺,每天订单满满,厂子每天都满负荷运转,我们正月初六就开工了。”
他说自己年龄也大了,前年八月份,他就把德州的生意交给了自己的妹夫打理,他和两个弟弟在老家一起筹建现在的食品加工厂。租了村里二十五亩地,建造了冷库和肉食加车间。
主要是把猪头劈开,把猪脑和舌头分割出来,每个猪头分割成四块再包装成箱。新上了屠宰鸡的设备,专门加工三黄鸡供应市场。厂子里的工人都是本村人,每人月工资四千元左右,村里的人不用外处出打工也能有个好收入。
聚在一块喝酒,高鹏说到困难境地时,他的眼里泛着泪花。
说有一年确实没资金了,想贷款五万元但没有人给他担保,最后还是自己的老师和初中时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给担保才批下来的。我问他为何不找我们?他说我也不想连累大家,那时创业风险很大。他说我永远忘不了对我有恩的人,有空我就常看望老师和那位同学,现在咱们那位同学的孩子也在厂子里工作。
人的成功之路永远不会平坦顺利,都是经历磨难和曲折,只有靠用不言弃的韧性和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更美好的前程。虽然有人靠坑蒙拐骗暂时发财?但终究不会长远。做人要懂感恩,不懂感人的人永远做不出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