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生活当中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焦虑的来源有什么?
第一,我们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却太少。
例如花了很多的时间阅读、学习,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没有发生改变。
有时候是因为和别人花了一样的时间去做,拿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知识焦虑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希望能成长,报很多的课程,买很多的书。读了书,上完了课程之后,有一种已经拥有这些知识的错觉,或者是买了书之后,就希望立即能够改变自己。
而任何事情它的改变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一件事情,如果按照大环境下,大家所用的时间平均是三年才能做成,我们做的时候对这件事情的预估出错了,把它预估为半年之内把它做成。这就会有一个自己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自己的心理预期是半年做成,而现实是需要三年才能做成。最终结果拿不到的时候就容易焦虑,容易怀疑自己,觉得别人做成了,自己却没有做成,自己能力不足。
例如,写效率手册的时候,如果把日程安排得太满,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如果安排的不太合理,就会影响到后面的事项,所以适当的留白是很重要的,合理的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
做计划的前提,最好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有数据做好了复盘,可以评估自己的能力。例如,半个小时内能读多少页书,对自己有一个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加一点,这样做出来的计划会更合理。
第二,我们会出现一些选择上的焦虑。
有时候选择太多,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却没有思考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会出现选择的焦虑,在事情上面摇摆不定,有时候就是有一些模糊的区域,没有区分清楚,导致行动力下降,计划没有完成。
归结起来焦虑它产生的原因是想做的事情很多,又想立即拿到结果,这是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决定的,它有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特点。
它的急于求成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希望立刻拿到结果,所以做一些事情没有得到反馈的时候,往往是很难坚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数据记录出来。记录数据其实就起到了反馈的作用,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不是马上有效果的,会有一定的延迟性,而在这样的延迟的过程当中能保持继续做就很重要。
那么人类避难趋易的特性就是想不努力就拿到结果。所以在不清楚规律的情况下,就会刚付出了一点努力就希望拿到结果,这时候往往很容易受挫。当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些规律,知道我们人类的天性是避难趋易的时候就可以想办法去解决它。在这个时代,节奏更快了之后,我们的天性被放大了,所以在面对我们的天性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自责,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想方设法改变。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一次只做一件事,虽然说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但是我更倾向于指的是会相互影响的事情。而不会相互影响的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例如你在泡脚的时候看书,这是不相互影响的。
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情相互影响的事情,例如两件事情都需要用脑,它就是相互影响的,这时候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还有我们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客观的去判断。还有就是做最重要的事情,要分清楚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做到要事优先。
另外,有可能我们身处的环境是有局限性的,事情没有做成也没有必要太过自责,除了自身修炼,还有时代、环境的原因。最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直面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