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鸟教综导图】要学好教育学的某一知识点,首先应该了解这个知识点的定义、背景等,然后构建出清晰的思维导图辅助记忆,下面虹鸟就来谈谈教育的定义、背景、属性及三要素,文末配有思维导图哦~
一、教育的定义
(1)广义上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有计划或是无计划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包括人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狭义上的教育
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半日制学校教育、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背景
“教师”的概念是与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古代原始部落的氏族首领和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为了部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生产知识、生活经验,特别是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有意识地传播给年轻一代,于是成为最早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的。
西周时期实行政教合一,官师一体,官学中设有专职的教师官“师氏”,有“大师”“小师”之分;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的建议,实行吏师制度;
汉代以后教师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伦理功能和教化功能。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以教授无知的人有知识而生存。在中世纪,僧院学校、教会学校多以僧侣、神父、牧师为师。
近代,随着教育的制度化,教育教学工作日益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专门职业,教师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如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把教师称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社会进程,他就会感到自己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之间的中间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我国教育家杨昌济称教师有:“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于此”。这些说法都揭示了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当代教育已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的作用也在增强和扩大。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关怀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是否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就个人而言,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社会而言,教育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特点,体现在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 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继承性,不平衡性)
生产性:教育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 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
民族性:教育是在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
四、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自身积极主动地吸收经验,促进自我发展的个体,主要指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缺少这一要素,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3)教育影响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联系与互动的纽带和桥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体现在教科书、课程等信息载体,校园等教育环境,教师的言谈举止等。
教育方式:包括教育活动本身和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明白以上教育重要的知识点后,再融合思维导图加以记忆,记得更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