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人爱美,这是出了名的,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如此。
邹忌就是一个有名的美男子,他身高一米八六,身材修长,长得很帅,身边的所有人也都夸他是个大帅哥。所谓“惺惺惜惺惺”,美男惜美男,齐国的城北还有一位姓徐的帅哥,听说也是帅得一塌糊涂。
所以,他就问身边的人:“究竟是我帅呢?还是徐公帅呢?”
所有人都很坚定地告诉他:“当然是你帅了,姓徐的哪能比得上您呢?”
邹忌很高兴,认为自己是“齐国第一美男子”,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了徐公本人,刹那间就惊呆了。“这人真是太帅了,帅呆了,我难道比他还帅吗?”
过后赶紧照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之后,他就开始怀疑人生了,顿时颠覆了对自己与外界的认知。
“我TM哪能比得上他呀!跟人家相比,我简直就是坨粑粑”,仿佛贾宝玉见到了甄宝玉一样。
从此以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别人恭维你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假的,都是有目的的假话,要么是因为不想让你失望,要么是因为怕你,要么是因为有求于你。所以,从别人眼中认识的自己,不见得就是真正的自己。
推己及人,他又联想到了君王的治国之道,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人人都害怕他,人人都有求于他,怎么可能会指出国君的缺点与过失呢?这样一来,君主受到的蒙蔽是最深的,这样又怎样能治理好国家呢?
他细思极恐,赶紧入朝面见齐威王,以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个故事,来劝谏齐威王一定要广开言路,遍求己过。齐威王接纳了邹忌的建议,下令有指出国君过错者受赏,结果上书谏言者络绎不绝,一年后别人纵想谏言也无言可进了。
燕、赵、韩、魏闻听此事,纷纷来朝于齐国,齐国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这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这个邹忌可以说是善于劝谏的人了,关于他的劝谏,《史记》中还有一个《说琴谏齐王》的故事,同样也是充满了智慧,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关于邹忌,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因事得名,在历史上是无足轻重的人物。可事实并非如此,邹忌又称“邹子”、“邹忌子”,后被封为成侯,他说琴自荐深得齐威王的赏识,后来担任齐相,是齐威王时期十足的大佬。
齐威王,就是那个说自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家伙,后来在邹忌的劝谏下奋发图强,做出来的成绩果然是一鸣惊人。文有邹忌,武有田忌、孙膑,使齐国赫然成为了东方大国,邹忌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这个邹大帅哥却是个有才华无人品的家伙,魏国围困赵国的邯郸,邯郸派人到齐国求援,邹忌却建议齐威王置之不理,任凭魏国攻破邯郸。幸亏齐威王没有听他的,而是派田忌、孙膑前去救援,这才有了“围魏救赵”于马陵之战斩杀庞涓的故事。
田忌和孙膑受到了重用,让邹忌感到了一种强大的危机感,于是他想方设法地陷害田忌。邹忌有个门客叫公孙闬,这个人也是个很厉害的谋士,他就给邹忌出主意,让邹忌建议齐威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如果田忌打赢了,那么邹忌有举荐之功,如果田忌打输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齐国被处死。结果,田忌攻魏,三战而三胜,邹忌的阴谋没有得逞。
可邹忌还是不死心,便又听从了公孙闬的建议,派人化妆成田忌的手下,到闹市中找人算命,扬言道:“我是田忌的手下,田忌三战而三胜,名震天下,想要杀死齐威王自立为齐王,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齐威王得知此事,派人捉拿占卜的人,想要验证是不是田忌的人,而那个占卜的人早就得到了邹忌的嘱托,一口咬定正是田忌让他去占卜的。结果,田忌得胜回国后,齐国闭门不纳,田忌不得已只好逃到楚国避难。
终齐威王一朝,田忌再也没能回到齐国,齐威王死后,继位的齐宣王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才下令把他召回,此时的田忌已垂垂老矣!
这事儿干的,实在是阴险龌龊!
而邹忌这个人,却始终占据高位,在齐宣王的时候依旧受到重用。齐宣王之时,作为三朝老臣的邹忌位高权重,并大量地任用私人,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党羽,搞得宣王非常的不满意。
有一次,齐宣王就责问邹忌:“宴首是公族尚且很少任用私人,你为什么老是不断地安排人呢”,邹忌就回答说:“我听说有一个孝子,不如有五个孝子,宴首为朝廷推荐了几个人才呢?”
齐宣王认为很有道理,认为是宴首嫉贤妒能,阻塞了言路,没有给有才能的人表现得机会,从此就疏远了宴首,而更加信任邹忌。《战国策》是这样讲的,但是这件事情背后,恐怕是邹忌故技重施,向当初对付田忌一样,诬陷诽谤宴首,以清除自己仕途上的阻碍。
不过,邹忌的口才和劝谏才能确实是不一般。正应了那句话——
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