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茱萸是鼎鼎大名的植物,它的红艳艳的果子一直是诗人们吟诗作赋的对象。古代写茱萸的诗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是从那首诗,我最早知道茱萸原来是跟重阳节联系在一起的,也知道原来重阳也有一个登高的习俗。
现在这些习俗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式微,还有重阳日饮菊花酒,赏菊花的习俗,也几乎不见。但在古代,重阳节可是一个异常热闹的节日,其隆重堪比正月十四的元宵节,隆重盛大到几乎人人参与。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地去郊外登高望远,品赏菊花,他们还在头上戴茱萸,那果实红彤彤的,如细小的玛瑙般的,一簇簇,插在头上非常好看,也异常地喜庆热闹。如果不插在头上,则将它制成香囊,佩于臂间,茱萸囊散发着浓烈的气味,人们认为,这可以避邪。
茱萸能够驱病避邪,这起源于一个传说。在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在古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费长房游学数年。某一日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那一天,你家中会有灾祸。你应该赶快离去,让家人于那一日制作绛色的香囊,内盛茱萸,系之臂间,且登高饮菊花酒,便会免除此灾。”桓景依照费长房所言,在九月初九那日,举家登高饮酒,臂佩香囊。傍晚待他们回来,只见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毙,便知茱萸菊花果能免祸。后来民间就有重阳登高、戴茱萸等习俗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未必可信。但这一传说赋予了茱萸和菊花以浓厚的传奇色彩,将它们与重阳牢牢绑在一起。茱萸和菊花各自有自己的代表和寓意。人们普遍认为茱萸是用来辟邪的,菊花是代表长寿的,故而人们称茱萸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
从“辟邪翁”三个字,也可看出人们对待茱萸的心态。说它是个老翁,含有打趣的意思,虽然人们觉得茱萸道行非凡,但是人们并不敬而远之,而是把它当作寻常之物,颇为亲近。
重阳节戴茱萸这一风俗起源很早,汉代就有之,至唐代极盛。在上古时代,茱萸就被视为非凡之物,在祭祀中当作供品。《周礼×内则》记载:“三牲用榝”。榝就是煎茱萸,周礼中祭祀,是把猪、牛、羊三牲放在祭板上,把煎过的茱萸等八种美果放在八个祭盘中来进行的。
到汉代,茱萸就被采来戴在身上,这时已是重阳节的节俗了。最早似乎流行于宫中。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宠妃戚夫人侍儿贾兰言说宫内事“九月初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重阳糕),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北宋初年的学者徐铭在《赋茱萸》中也吟道:“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西清指帝王宫内游宴之处。这说明,长期以来,茱萸和菊花酒一起,被进奉到帝王宫室,以供最高统治者饮用游宴享用。
不过戚夫人死后,她的侍女皆复出为民妻,大概从彼时起,这一风俗流入民间。到唐代,德宗皇帝更是将这一习俗推至高潮。德宗皇帝两次颁布诏令,将中和节、上巳节、重九节定为“三节”,重九节就是重阳节,至此,重阳之俗更是风行,萸茱更受民间宠爱,关于插茱萸和重阳登高的诗句也越来越多。人们不仅将茱萸采来,戴在头上,佩于臂间,还将它的枝子悬于屋内,甚至植茱萸树于屋旁。茱萸是辟邪之物,喝它的水也有同样的功效,《淮南毕方术》中说:“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无瘟疫。” 而将它挂于屋内呢,则“鬼畏不入”。这和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有得一拼。端午节菖蒲和艾草是当剑用的,茱萸也可当剑,用来斩妖除魔。
茱萸还可以制成茱萸酒,宋吴自牧《梦粱录九月》记:“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白居易在《九日登巴台》中有句:“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茱萸杯即指茱萸酒。白居易是一边听着竹枝曲,一边喝着茱萸酒,这都是重阳节的习俗。寓居于天台的白话诗僧寒山子也曾言:“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可见饮茱萸酒在唐宋时代是非常普遍的。
茱萸被当作袪邪去病之物,也是有一定根据的,这源于茱萸的治病作用。茱萸是一味很出名的中药,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作用。而重阳之日,刚好是秋冬交替之时,容易滋生病菌,出现病症,因此人们寄希望于有浓烈气息的茱萸。茱萸是有香味的,其气味芳香浓郁,非常辛烈,诗词中也有反映,如宋徐铭《赋茱萸》中有句:“房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一般人们认为气息浓烈的植物有魔力,能赶走邪物,故而它成为重阳时节的首选。
茱萸在当今有好几个品种,木本的有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山茱萸的果实椭圆形,像枸杞,红艳艳的,很好看,有人以为这就是古代插在头上的茱萸。然而据《花镜》描述,古代重阳节所用的茱萸与山茱萸大相庭径。《花镜》中说:茱萸“随处皆生,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色青紫。茎间有刺,三月开红紫细花。其实结于枝梢,累累成簇而无核。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味辛辣如椒。”说它气味浓烈,且叶子生于枝梢,形状如香椿之叶,非常阔厚的。而山茱萸则无香,果实常分布于全株上下,叶为草叶。古代诗词中的茱萸应为吴茱萸。
吴茱萸的果实也是红色的,但没山茱萸那么鲜亮,它的形状也不是椭圆的,而像是微小的南瓜,边沿有道道凹陷。在肥腴茂密的枝叶梢头,探出一集簇一集簇密密的小南瓜一样的小颗粒,很有意思。但吴茱萸确实没有山茱萸好看。吴茱萸的果实原为青色,成熟后变成暗紫红色。吴茱萸南北都有,以吴地入药最佳,故而以吴命之。吴茱萸又名吴萸、茶辣、米辣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食茱萸。食茱萸也能散发出香辛的气味。在古代,它与花椒、姜并列为“三香”。它可以熬成膏状物,用作牛羊等牲畜的佐料,以去腥膻,也可以整粒加入,作为羹臛的调味料。它的味道辛辣,在辣椒引进之前当作辣椒广为使用,《广雅》称之为“樾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