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关承华《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本书里的第二章,第二章的这一篇“小题大做”与“大题小题”里的内容读过之后让我思考很多。
听听学生的心声,在学生的心中,什么事情也别和家长和老师说,他们觉得老师和家长会小题大做。关老师讲述了既是年级组长又是心理老师的原因,每天要面对和解决很多班主任和年轻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常常有家长找他诉说孩子们的“罪过”,希望在关老师那里得到包治孩子青春期百病的“妙方”,又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关老师联想到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教训,给我们分享了非常受用的经验: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而正因为他们是孩子,对于出现在他们身上的一些还处在萌芽状态的问题需要“小题大做”;也正因为他们是孩子,对有些问题却又需要“大题小做”。需要小题大做的,做好了,孩子可能受益终生;需要大题小做的,做好了,老师家长省心省力,矛盾迎刃而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辩证法。
关老师所说的小是要加引号的,因为在他觉得,需要大做的小题都是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方面的,而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的道德、品行无小事,教孩子做人就是教他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纠正孩子的偏差就在萌芽初现时。关于“小题大做”,关老师讲述了自己小学时代作为班干部时的一次来自她的总辅导员李春生老师的“打击”,因为一直在表扬中长大的关老师,批评对她来说太罕有了。但有就是那一次难得的刺激,一方面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狂妄自大,以后学会了收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她的进取意识。她特别感激李春生老师对她的“小题大做”,这也影响了她作为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教育。接着又介绍了优秀学生王龙有点“自私”,“品德”需要提升,一次偶然的问候,老师“小题大做”让其感受成就感不仅仅来源于好的成绩,让他感受助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关于“小题大做”还举例了“赊账绝不是小事”这个故事,关老师主张,看似一件小事,但事关品质,必须小题大做。
接着讲述“大题小做”。关老师书中谈到:“大题小做”篇。关老师分享到:人的一生都有犯错误的经历,未成年人更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长大。而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内,其实有许多应该是允许的甚至是正常的错误,因为他们毕竟未成年,思维、心智都还不成熟,判断力、约束力、表现力等等都相对比较差,所以有些成长中的麻烦总让老师和家长们大为光火,觉得问题相当严重,尤其他们在学校里的一些“不良”表现,牵扯了老师们很大的精力,恨不能帮他们一一纠正过来,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完人。这样的愿望与心情每一个老师都会有,我当然也不例外。可是经过多年的磨砺与思索,今天我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未成年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一无关道德品质,二未超出这个年龄允许的范围,就无需小题大做,反而应该大题小做,化解矛盾而不激化矛盾,也许会产生更佳的效果。关于“大题小做”这个话题,关老师又分享了:别对“早恋”太敏感、大事化小效果好和教师肚里能撑船这几个故事。关老师让我们通过阅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来理解“小题大做”的作用以及如何去做。她给老师的建议即使是同一件事,该小题大做还是大题小做,也是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到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的话题,关老师告诉我们,值得借鉴或者推敲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关键在于面对教育对象,教育者要勤于思索,善于吸纳,不断感悟,思路常新。观念更新,手段才能创新。作为一名教师,生命年龄会老化,教育年龄会增加,教育经验会相对丰富,但无论如何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也要紧紧跟上社会发展进步的节拍,才不至于被发展着的教育形势过早地淘汰。
作为一名老师,又是一名班主任,我很庆幸阅读了这本书,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