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嘉琪
在短暂又漫长的一周之后,我们第一单元的课结束了。早早的对“小测”感兴趣,一方面是看看孩子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另一方面,看看孩子在书写的时候有没有漏洞。
经过一个小时的考试,经历了冰火两重天,顺便产生极大的焦虑。
这种焦虑来源于学生也来源于自己。
一周的课堂,我没有来得及反思每一个过程,我可以改变一点什么?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
考试结束,瞬间我的思路清晰了,瞬间明白我的语文课想要达到哪种程度?
我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应该调整为什么?
我的课堂的短板是什么:
1.孩子不会写题。这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刚刚刚刚进入一年级,还没有写题意识。所以就算老师来讲题,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来写,这是针对于一部分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但是对于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孩子,他们写题速度就会非常快。
2.习惯不好。从幼儿园的懒散到一年级的正规,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这孩子在幼儿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进入一年级以后,依旧是我行我素。就是因为这些坏习惯的印象,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才会无所顾忌。
3.课堂纪律差,孩子一乱动我就不想讲课。(我的缺点)这是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弊端,其实也就是情绪所影响的。都说作为一个老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把控好,这个老师才可以走的更高更远,而我却不懂得怎么把控情绪,所以在我的课堂上然需要把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才可以更好,更快的给孩子上课。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尽量减少课堂上不应该出现的细枝末节。
4.孩子需要哄,换着不同的方法来回哄。你记得孩子其实特别容易哄哄过来哄过去一个简单的棒棒糖,可能就会让他们高兴百倍。你在教室控制情绪的时候,一定要换着办法来哄着孩子开心。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开心,教师教的也舒心。那学生听课的效率也会增加。
5.多一点耐心,孩子慢慢来。增加一点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孩子毕竟是刚刚离开家不久,进入一年级,又是一个新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月的过渡时间,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进行直线过渡。让自己稍微再慢一些,慢一点,情绪也慢一点。
6.少说话,找重点,自己先理清这节课要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反复讲。这一条对于自己来说是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是我第一年任职时所不明白的道理,而如今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上课之前心中要有目标,这节课我要讲什么?想要学生达到哪种效果,需要学生记住哪些?学会哪些内容?我都在本子上记录,按照这个记录,进行为孩子讲解。或许会有一点误差,但是课堂并不是预设的课堂,而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堂,在预设的基础上,让孩子尽可能的多学一些内容,要用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方式进行学习。
这次小的测验为我带来这么多的改变,那么接下来我就需要按照这些内容进行逐一的改变,让我尽快的适合适应学生,也让学生尽快的适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