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心理学沟通:谨慎把握自己的言语,打消他人的“反驳”心理
俗话说,覆水难收。说话也是。“说” 与“话"是一个因果关系,你的嘴“说"些什么,“话" 便是什么。可见,我们要想不为自己说出的话而后悔,就要谨慎地说话。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更要三思而后言。因为从心理角度看,人们一-且发现那些有漏洞的语言,就会产生想纠正的心理;而一旦对方提出反驳的问题,就会让我们尴尬。同时,人们对那些说话不谨慎的人,都有防备心理。
因此,沟通中,我们只有谨慎地把握自己的言语,才能打消他人的反驳心理,说出的话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具体来说,在运用这一心理技巧的时候,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注意修饰自己的语言,让语言形象化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两个鞋童的叫卖语言:
一到周末,我们常看到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等待与情侣相会的。到傍晚时分,来了两个擦鞋童,高声叫喊着以招揽顾客。
其中一个说:“你看你的鞋子多脏, 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
另一个却说:“约会前, 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个个青年男女都纷纷让他擦鞋。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个擦鞋童说:“你看你的鞋子多脏, 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这句话虽然表现出了他对顾客的热情和自己的礼貌,并且向顾客保证自己擦出来的鞋会“又光又亮”,但这句话对那些即将约会的青年男女起不到什么作用。
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什么必要。而同时,“你看你的鞋子多脏” 这句话很明显地激起了人们心中的不快情绪,因此,即使鞋子真的需要擦,人们恐怕也不会光顾他。人们从这儿听出的意思是“为擦鞋而擦鞋”的印象。而第二个擦鞋童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黄昏之时,那些约会的青年男女们,都希望自己以一副清爽的形象去面对自己的恋人,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下皮鞋吧",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在自己的话题里放入了“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就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
通常,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说话用词给人以形象的极端重要性。实际上,如果聊天讲话能让对方眼前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听众就会感到轻松、惬意,并愿意继续听下去。而如果话题含糊笼统,语言无色无彩,那么,恐怕只会让对方昏昏欲睡,打不起聊天的兴趣,甚至对你产生厌倦的情绪。
2.以事实说话
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想让自已说的话更有说服力、无懈可击,就需要从事实出发。
一位病人在与医生约定的时间内准时到达,可等了十五分钟后医生才到。他感到很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是无礼的,他必须对医生提出批评,否则心里会感到不平衡。于是,他进人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说:“现在是两点十五分。 ”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衔地说:“是吗? ”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然说:“现在是两点一.刻。”尽管他内心非常愤怒,但脸上依然保持镇静。因为
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来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 “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回病人更是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开始,这位病人是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向自己道歉,但医生并不愿意接受。因此他才更加恼火,最后直截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3.说话把握分寸
卡耐基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 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话还要说得有分寸。只有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才算掌握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此才能把话说到人的心坎儿上,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
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 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个笑话, 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谁知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
大家听完,发出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再也没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碰到老王时,她也不和他打招呼了。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看来,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然而,李小姐则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可见,与人交往时,我们说话要看场合、对象,从而把握说话的分寸。
总之,我们与人沟通,要把握对方的心理,说出让对方心服口服的话,这样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不至于,“反驳”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