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讲,我看着封面一个睿智的老人,读着下面的一行小字“优秀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对于这样的格言,我的理解只是肤浅的。
如果没有继续阅读下去,我没有办法去领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实质内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封面我能获得的感触就是从心底生发出的微笑能够说明一切。这是一种真诚的微笑,能够给我们身心愉悦的微笑!
从前言、希望写到这里、致谢读者,我分明是感觉到了些什么。再让我阅读到导言部分,的确是理解了作者帕克.帕尔默的思考。其实,教学是复杂的。我们并不是缺乏对“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等问题的思考。作者提到的“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帕克.帕尔默用了导言、七个章节和后记,结合自身的教学成长、阐述了深刻的哲理,这些哲理恰似一股清新的空气滋润着我们。它的伟大的贡献,至少让我们开阔了一条认识自我的道路。
一不要忘记我是谁
本书探索教师的内心生活,同时也提出如何使得教师的灵魂从孤独分离中走出来的问题:教育以及有关教育改革的公众对话总,教师的自我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成为正当的话题?
本书也揭示了教学中的困惑的真正原因。有的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起来。有的教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第三个原因,首先 我们讲授的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因此我们有关学科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得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和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做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
二阐述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背后
作者回忆起自己第三十年登上讲台的感觉。对于个体而言,这样的体验是独特的。我读着那段文字:“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即便作者 如此独特体验,结果作者依然很痛苦。作者这样写:“那天晚上 我下班回到家里,却再一次确认自己永远干不好教书这一令人头疼的职业。”
此处作者描述 了自己的痛苦根源,接下来他阐述了一个假设: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比起依赖于我采用的方法,更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起影响的程度。当然,作者指出了学生讲述好老师的故事,指出了好老师能够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系起来。
这样一句话,读起来通俗易懂,实践起来却是困难的。
三阐述了自身认同的含义
自身认同到底何指?它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 ,这种整体特点能够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及了一个故事,读过故事,我们能够对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有了对比认识。
笔者认为,教学的复杂意义是多方面、扑朔迷离的。其实,只有我们理性认识自我世界的内部和外部,敞开心扉,真正从内心丰盈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前行,我们也要正视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