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乐观的看待事物——认为伴侣已经做到最好——不断调整对伴侣的期望和标准以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就更加可能与当前的伴侣愉快相处。的确,伴侣一般都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们,但往往希望我们这样做,而作为回报,我们也从伴侣那里得到同样积极,善意的认知评价,这就是双赢。
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幸福的爱人对伴侣行为的归因都是能改善关系的。认为伴侣的积极行动都是刻意的,习惯的,还能据此推断伴侣在其他情境下的行为。也就是说,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都通常给予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他们也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认为他们是偶尔的,特殊的和局部的。因而,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因而得到谅解。
不幸的伴侣做出了维持苦恼的归因,认为伴侣的负面行为都是故意的、习惯性的,而正面行动都是无心的,偶然的。所以幸福美满的伴侣常以君子之心来衡量彼此,从而能快乐相处;而痛苦不满的伴侣则已小人之心来忖度对方,那么不管双方表现如何友善都不能令人满意。即使苦闷的夫妻彼此示好,但双方都会认为对方的体贴只不过是消极常态中短暂的,不具代表性的片刻安宁。当善意被视为偶然的,伤害被视为蓄意的,亲密关系就很难得到满足。
各种不同的沮丧时间都会使人逐渐消极悲观的看待问题,有一点是清楚的,不良的归因方式会引起更多的纠纷,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导致了哪些本可避免的是阔和不满。人们能随意选择各种不同的观点来解释伴侣的行为,既可能让亲密关系变得惹人心欢、宽容大度,也可能是亲密关系变得痛苦悲观、每况愈下。
成长信念growth belief,幸福的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鲁战胜挑战,克服困难,良性的亲密关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只要努力付出,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持有成长信念的人能心平气和的讨论爱人的缺点,持有宿命信念的人一谈到伴侣的缺陷就充满敌意。
成长信念:
1、理想的亲密关系是逐渐发展的;
2、亲密关系中的挑战和障碍只会让爱变得更深厚;
3、美满关系的关键往往是要学会与伴侣一起解决冲突;
4、美满的关系是经过艰苦努力和解决双方的矛盾而形成的。
知觉者往往从目标身上引出他们所期望的行为,如果知觉者没有刻意寻找这种行为,目标的行为或许会大为不同。知觉者不太可能认识到他自己在引起目标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行动者效应应会使知觉者吧目标的行为归因于目标自己的性格或心情。毕竟,知觉者在目标身上发现了自己期待的行为,还有更好的证据来证明知觉者的预期是正确的吗?
这些知觉不仅影响到对所获信息的解释,也指导着对他人的反应。我们常从别人身上验证了我们的期望,而这些期望中的行为如果没有我们的推动就不会发生——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正式我们的期望造就了他们的现实。
对他人的期望能引导我们对他人做出的行为反应,所以期望具有促进作用。积极的期望对人际交往有所裨益,而消极的预期则相反。长期对他人持有不同期望的人逐渐会制造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
【自恋与亲密关系】
对他人怎么对待自己的记忆也常出错;他们记得的接纳和赞许比实际上得到的要多,但仍倾向于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他们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拒绝;过分的自尊是她们对臆想中的怠慢反应过度;因为自我膨胀,一旦他们认为别人不尊重或不关照自己,就会觉得非常委屈,进而做出比平常人更愤怒,更具攻击性的反应。他们不会努力取悦自己的伴侣,却总是认为自己应得到“更好”的待遇。他们的自信早先是能打动人的,常常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认识到他们是多么自私,小气和暴躁,所以自恋者常以“致命的吸引”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