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领导发言到重启输出:我在练的“表达基本功”

就算脑子里没什么清晰的念头,也该直接往下写。这和以前音频转文字时不同,那时把注意力放嘴巴上就好,不用多想;现在同样专注嘴巴,却常会不知道说什么。但我的目的不只是“说内容”,而是通过主题式锻炼,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说到表达,我开始留意别人的发言方式。比如昨天下午开会最后分管领导做总结,一开口就尽显功底——先做整体总结,再分1、2、3点讲注意事项,逻辑清晰又有条理。这该是长期锻炼的结果,也让我明白,从一个人的表达和内容里,能看出他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有真东西。

以前在这类场合,我只会羡慕“别人怎么这么能说”,甚至陷入自我贬低,却从没想过拆解分析:他的表达逻辑是什么?有哪些可借鉴的技巧?现在觉察力强了些,会主动去观察和学习。其实表达是有“套路”的,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场景、听众灵活运用,这需要练习和总结。若没有这种观察意识,只会越来越不自信,表达也难有进步。

而且我发现,好的表达离不开对内容的熟悉。领导能讲得好,必然先吃透了分管业务。如果对主题不熟,单靠AI拼凑内容,讲起来没底气,效果也会很差。这和我想通过主题式写作练逻辑、练表达的初衷一致——很多内容是相通的,把通用的表达逻辑、词句总结下来,就能化为己用。

现在重启中断近一年的输出习惯,哪怕暂时没好主题,也会逼着自己写。之前两百多天的持续输出积累了不少素材,实在没思路,也能用已发布内容填充。我还给自己定了“十分钟起录”的规则,哪怕内容杂,AI也能帮忙梳理、改错别字。

关键是先“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做事本身,杂念自然会退去。不用纠结内容吸不吸引人、流量好不好,先把习惯捡起来,表达能力才会在一次次练习里慢慢扎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