擀 面
北方人喜欢吃面,我是吃面条长大的,长面,一锅子面,旗花面,扁豆面,面片子,面疙瘩,都是我喜欢吃的,吃的最多的是一锅子面,葱花炝锅,调点醋就着咸菜,现在想想都流哈喇子,但小时候因为天天吃都吃腻了,所以不太爱吃,最爱吃长面,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把子面,和面时放点碱,增加面的韧性,面条用筷子捞起来长长的不会断,拌上葱花油很香,所谓葱花油就是将葱切碎放上盐和花椒面,用铁勺烧过的油炝一下再放点醋,那时候放酱油的少,可能是因为酱油太黑且贵一点吧,就用盐代替了,想想那时候人虽穷但还是挺讲究的。开水煮过的长面条被星星点点的葱花油裹着泛着亮,看着都香,一筷子下去,挑起来放在嘴里边吸溜边嚼,那叫一个香,吃完再喝碗面汤,所谓原汤化原食,舒坦的很。以前生活困难,长面不是经常吃的,春天韭菜刚下来的时候,家里定会做长面,长面拌上炒好的韭菜特别地香,一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吃拉条子拌炒韭菜,鲜香无比。
现在日子好了,人们却不太吃长面了,一来是大家都忙,做米饭省事,二来擀面需要案板,在我们小的不能再小的厨房里,案板没有地方安置,窄窄的锅台上炉盘,水池,占了大部分,各式的锅碗瓢盆,烤箱微波炉容已不下大大的案板了,再加上现在的小年轻没几个会擀面条,所以也就不需要大案板了,2个小菜板,生熟分开就一切搞定,好在我还会擀面,估计我们这一代是会擀面的最后一代了,70年以后的基本不会擀面,现在也不需要擀面了,想吃面买两块回来,拉条子也很好吃的。
我家的这块“大”案板是大嫂给我的,大哥搬家后买了相同大小的新案板,这块案板就下放给我了,那时候孩子正在上学,大嫂和大哥帮忙每天中午给孩子做饭,经常会做拉条子,这块案板好像是大嫂的父亲自己做的,很沉很平,许是经常也当菜板使的原因,案板的一角有点凹,但不影响擀面,平常这块案板会静静呆在冰箱后面,昨天拿出来洗干净晾干了,和面,揉面,醒面,揉面,擀面,切面,这中间揉面花功夫,擀面最重要在揉,多揉,面才有韧劲,下在锅里不容易断,吃起来有嚼劲儿。幸好我有这么一块案板,谢谢大嫂给我案板,让我可以为罗妈妈擀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