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负担重、“经费不足”“人手不够”、基础保障还不到位、社区本身“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三抓一强”工作格局。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关键是要以加强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以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为抓手,积极提升街道及社区“三抓一增”能力,即: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增强政治功能。特别是要压实街道党工委书记及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治理第一责任上,要切实提升统筹协调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全面加强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动党的领导写入各类组织章程,注重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的负责人,增强政治功能,带动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提升。持续推进区直优秀机关干部挂任社区第一书记或书记助理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帮助社区协调解决难题。坚持“支部建在网格里”,突出抓好网格党支部建设,落实社区“两委”党员同志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要求,提升支部建设质量,带动网格党员、群众及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加强上下联动,凝聚“社会治理”强大合力。要想抓好基层治理,必须高度重视治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特别是要强化区直部门与街道、社区联手联动联合,推深做实各项服务基层工作举措。围绕街道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等难点问题,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破解街道赋权不足、资源不足等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加快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及针对特定群体的社区社会组织,支持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切实加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联动,探索“社区治理+三社联动”的新路子。
强化基层保障,夯实“为民服务”基础根基。要想抓好城市社区治理,必须从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要保证人能留得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薪资报酬,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定期开展社区干部轮岗交流,积极争取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政策。要保证有钱能干事,政府要加强对社区经费的统筹,落实社区服务事项准入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等要求。政府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依规设立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基层治理工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效率较高的基层治理多元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