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并且学会了放牛、割猪草、掰苞谷等各种农村孩子都会的活儿。
长大了,我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并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经营着各自的生活,追寻着各自的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快乐吗?幸福吗?
据一项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38个工业化国家的统计调查发现,人类居然有高达70%的人不是特别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在劳动中做的是自己不爱做的事情。比如一个酷爱音乐的人却成为了一名律师;一名沉默寡言、乐于思考研究的人却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还有人希望少劳动、甚至不劳动却想在生活中收获快乐与幸福,这显然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的。我们也许可以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许我们还不得不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到退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当下的劳动环境中获得快乐与幸福呢?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澎湃的福流》一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第一、专念之心。
也就是将我们的心思聚焦于当下。比如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老师在工作之前先做几个深呼吸,尝试让自己静下心来,专注于每一篇作文而不是想到全班几十篇那么多。
第二、关注之心。
也就是我们工作的时候不被外界环境干扰。怎么做呢?可以调动我们的感官。比如我们练习书法时,感觉一下手指握笔的力量,感觉笔尖在纸上的流动,感觉一个个字在眼中的跳跃。经常这样训练,我们工作就会更专注,就不会被身边其他事情打扰。
第三、共情之心。
与同事的竞争是我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冲动。如果此时我们换位思考,去接受、理解、共情他人。我们在自己轻松快活的同时也想到对方的舒服和开心,这样,工作做好了,关系融洽了,工作中收获快乐和幸福就自然而然了。
第四、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成功往往就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如果在工作中练就了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在劳动中感受到积极、快乐和幸福。
第五、学会沟通的技巧。
在工作中积极、友好的关系是快乐、幸福的源泉。真诚的问候、握手,在交往与活动中时时传递善意都能够让我们与同事构建融洽、和谐的关系。
第六、保持正直之心。
既不委曲求全,也不随波逐流,永远保持自己的正直、真诚和对工作的专注。不去伤害他人,不去散步谣言,不去挑拨同事之间的关系。每天睡觉前可以“三省吾身”,做好“每日三件好事记录”。
第七、发现工作中的意义。
生存是我们劳动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在获得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的同时,我们更要去追求人生的自我实现,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一种高尚、积极而幸福的体验。
是的,劳动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在劳动中去体验这种积极、快乐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