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骊姬之乱】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曲,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曲,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悦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曲。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
1、这贾国女子很是可怜,因其无子,整个《左传》就这么提了一次,并且无名无姓。
2、烝,以下淫上。齐姜是晋献公的老子晋武公的女人。这?可见晋献公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
3、以前打仗,一输了就进献女人。成吉思汗这天骄级的人物就栽在这上面了。
4、赂。看来贿赂手段自古就有,源远流长。
5、二五耦。一个好汉三个帮,反之,坏人也是一样,只不过叫狼狈为奸。
6、这段精彩的说辞倒是体现了骊姬的功底。看来,道理不重要,目的才是关键。
《左传·僖公四年》: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熏一莸,十年尚有恶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辨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曲。
1、为什么卜之不吉而筮之吉呢?这不拿人开玩笑嘛。如果都不吉,晋献公会不会立骊姬呢?我觉得他仍然会的。为什么还是要卜筮呢?只不过希望有个吉利的结果来肯定自己。
2、与小臣。读到这一句,感觉诸侯真是残忍至极。既然地都隆起来了,狗也毒死了,为什么还要给身边的小臣来试毒?
3、辞。如果当时辩白了,晋献公会察其最吗?不会的!他已经到了非骊姬而寝食不安的地步了,怎么可能还要去怀疑骊姬呢?记住,不要指望去做一些辩解。
4、申生还有别的出路吗?辩解不可以,跑路不可以,还有什么办法?唯一的路了,自缢。
5、骊姬确实狠毒,赶尽杀绝,最毒女人心啊!
《左传·僖公五年》:
(省略一段)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1、重耳为什么不自缢?他不是主谋?骊姬原意肯定要杀重耳,因为“皆知之”。这从寺人披的两次猎杀行动可以证明。重耳是个实在人,他不死,也不抵抗,采取的是逃跑主义,毕竟下毒的不是他,罪名也不由他来承担。
2、寺人披。这小子绝对是个执行力很强的家伙,搁现在都能讨老板喜欢,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以后还要说到他。但是,怎么就只是砍下重耳的一截衣袖的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场景:寺人披纵身上前,拽住重耳,举刀看去,突然斜刺里划过一道剑光,重耳的侍卫赶到,寺人披一股力道收不住,但是失了准头,切下重耳一片衣袖。侍卫们冲上来缠住寺人披,重耳乘机翻墙逃走了。真有可能是这样。
3、翟,即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华夏居中为大,其他都是未开化的。晋国所处山西,与狄人有纠缠不清的友仇,其后的很多发展都与狄人息息相关。
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累了,明天继续)
【逃亡之路】
我们先要把《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事情提到前面来说,因为故事发生确在前面。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明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1、再次说到这寺人披。行动力绝对是第一,难怪重耳都奇怪他“何其速也!”君命第二天,你当天就到。要求你第四天到,你第三天就到了。但是,只有行动速度还不行,还要有结果,重耳没有被干掉,这就是结果。只有既有行动的态度,又有行动的能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也才是真正的执行力。
2、寺人披怎么还敢来?重耳又怎么对待他?看来还是要再写一篇的,暂定题目叫《重耳之霸业》。
现在来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的几件事情。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顛颉、魏五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1、从者都有谁?狐偃、狐毛、赵衰、顛颉、魏犨、胥臣。我们来看看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头。狐偃、狐毛,兄弟,都是狐突的儿子。狐突另外还有一个女儿,就是大狐姬,也就是晋献公的老婆、重耳的母亲。所以,狐毛和狐偃都是重耳的舅舅。狐毛稍微弱一些,但狐偃以及后代的狐溱、狐射姑确是响当当的人物。再来看看赵衰。赵衰一脉,自其子赵盾而下至于赵简子、赵襄子而分晋立赵。所以,赵衰算是战国七雄赵国的祖先。还有这魏犨魏武子,毕万之后,魏国之祖。所以,三家分晋当中的韩、赵、巍三国,其中就有赵和魏是跟了重耳的。为什么?除了“策名委质”以外,肯定有重耳自身的内因。
2、狄人够意思,得了两个女人,知道送给重耳,可见重耳很受狄人的尊重。而重耳更够意思,他没有自己一个人笑纳,而是分了一个给赵衰,结果还生出了一个响当当的赵盾。看来,男人嘛,还是要够意思一些,是吧?
3、重耳也有不够意思的地方,他要求季隗等他二十五年。二十五年,重耳自己多大岁数了?重耳死于僖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628年。如果跟季隗说这番话是在公元前643年,则其间十五年,何至于二十五年?再说,季隗的回答真诚,“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都快进棺材了,还嫁什么嫁?我还是等你吧。”看看,这才是脑袋瓜子好使的女子。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1、这卫国就是不咋地。“郑卫之风淫”,就知道风花雪月、生活荒淫,不知道励精图治。这之前,卫国已经搞出了不少事情。先有“州吁弑君,石碏灭亲”,后有“急子之难”,再后来就搞到了“懿公好鹤”而丧国于狄人之手。幸好有霸主齐桓公的“存邢封卫”,才算是暂时活了下来。
2、野人与之块,就是给他土地的意思。这一段估计是牵强附会上去的。一种可能,真的碰到什么神仙了。但多半的可能这野人(乡下人)就是个疯子。倒是狐偃是个智慧的人,立即想到了这是上天赐予土地的暗示,摆明了就是要得国嘛。其实,这种暗示倒是自我的心理暗示,着实给了重耳一剂强心针。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1、齐桓公的确是霸主,大气,既送女人,又送马车,一下子就是八十匹马,太排场了,也难怪重耳要“安之”。或许,这是齐桓公故意的呢?他看出重耳能有作为,所以故意“安之”?再说,桓公小白当初也是流落他乡的,这种境遇上的共鸣是不是起了作用?
2、这重耳倒真是“安之”了。那边的季隗还在等他,而他在姜氏这里却已经沉迷于酒香、女人香了。
3、但姜氏是个奇女子,识大体顾大局,并且能坚定不移地支持男人的事业。第一是杀了蚕妾,生怕漏了风声。第二是力劝重耳,立四方之志。第三是“醉而遣之”。现在来说,“杀之”是不可能的,犯法。劝呢?可能。但劝了不听的话,多半是吵闹了。如果说想到类似于“醉而遣之”之类的办法或是下了这么大决心的话,几乎不太可能了。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1、曹国也不咋地,难怪重耳即位后就搞定了曹卫。行大事者不可轻浮。
2、又出来一个神奇的女人,僖负羁的老婆。第一,她能相人,而她相出了“从者”,就能判断主子的作为。所以,你再牛的老板,关键看你左右有什么“从者”。第二,她能深谋远虑,知道曹国迟早要栽在重耳手里,所以先要疏通好关节。
3、这时候看出重耳的为人了。“受飧反璧”,食品我是笑纳了,贵重物品我可不要。看看现在,完全相反,既要吃你的,更要拿你的。差距!!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1、宋襄公可是出了名的。小白死后,他觉得自己该称霸了。先是搞了个“鹿上之盟”,又搞了个“盂之会”,结果被楚国抓起来了。最后,他搞了个经典的“泓之战”,以至于受伤而死。为什么说经典?他打仗坚持几个原则:一是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二是不捉年纪大的人,三是不占领险要的地形,四是不攻击还没有整理好战斗队列的人。过于“高尚”了,只能是这个下场。同时,是不是因为这个“高尚”,他向重耳赠了“马二十乘”呢?
2、郑国地处必争之地,取决于君主的治国有方,否则难以避免。这郑文公不行,连起码的尊重之礼都做不到,也难怪晋、楚都来打他。
3、叔詹的条理性很强,一二三点说得头头是道。可是,对牛弹琴是不管用的。空有才华,看要针对什么样的主子。
及楚,楚子飧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鞯,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候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1、重耳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外交家。“这些东西,你们楚国是大国,都有。我真不知道拿什么东西报答你。”你看,捧了人家,又没有实质性地回答问题。不像夷吾,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地答应,但实际上又吝啬地做不到。这楚成王是故意试探呢?还是本身就是个“肉头”?他非要问“何以报我?”重耳这回来真的了。“我退避三舍,再不行,我与君周旋。”这话回答的实在是高妙,实在是豪气!一,我没有答应你任何的物质回报。二,我可以让你,因为我也是大国风范。三,你实在不知好歹,那我们就搞搞看。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看到了重耳的高人之处。
2、楚成王也是一位伯乐或是智者。不是因为“违天必有大咎”,而是他真正看出了重耳的气节,知道他的过人之处。同时,他能判断出重耳的发展趋势,因为重耳“广而俭,文而有礼”,因为跟从他的人“肃而宽,忠而能力”,他也能判断出晋国的总体局势,所以,楚成王算是智者。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1、重耳是一个能迅速改过的人。按习惯,女人伺候男人,自然是“挥之”。但怀嬴发火了,“何以卑我!”注意,怀嬴可说的是“秦、晋匹也”,意思是我们两国都是大国。而重耳呢?他已经不是在齐国姜氏那儿“安之”的重耳了,他现在想得国,他需要秦穆公的帮助。
2、顺便说到这怀嬴。本来,秦穆公把怀嬴嫁给了晋太子圉,也就是夷吾的儿子,重耳的侄子。太子圉为质于秦,想逃回晋国,告诉了怀嬴。而怀嬴的一番对答真是感情真挚:你是晋国的太子,在我们秦国做人质。你想回国,这是应该的。把我嫁给你,只不过是想圈住你。跟你一起走,我就违背了君上的命令。所以,我不能跟你走,我也不会报告的。想想就觉得要流眼泪,多么感人的一幕离别场面!
3、狐偃能明。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能让,克己之让,达人之让。这就是公心,最为可贵!
重耳的逃亡之路总算是结束了,鲁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纳之”,终于返回了自己的祖国。那么,我们要来分析分析重耳之所以流亡十九年而仍能回国即位的原因在哪里,(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