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明白人生正途的,是上等人;学习之后明白人生正途的,是次等人;遇到困难才去学习人生正途的,是更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肯学习的,就是最下等的人了。”
赏析
首先本文有个共同点就是“人生正途”。所谓的人生正途就是,指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这里圣者对智慧的拥有分了几层阶级。
生而知之者上也。就是说世间有一种天赋异禀的人,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天才。其实,这种人的慧根与众不同,他的灵性良心中具备一种先知先觉的智慧。就像禅宗六祖一样,虽然不识字,但是一切经典的法义无不通达,这种人就是上上根者。
学而知之者次也。学习是一种从无知到有知的内化过程。有些事物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可以逐步深入,可以通晓它的底层逻辑,就是说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犹如南宋朱子所云:“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尤甚者观蛟龙。”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在平时是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经过了一次严重的挫折之后,突然间茅塞顿开,清醒了许多,也成熟了很多。吃一堑,长一智,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得不到完美的才能。
这和一般的清醒不一样,而是一种内在的一生少有的觉醒,这样的觉醒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就像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时,他本人饱受凌辱,历经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才能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切身体验到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茅塞顿开,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觉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无情地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桎梏,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照自己的遭遇。从中可以体悟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如果经历了磨难,不能反躬自省,痛定思痛的人,不去探究黄金三问的人,即使受了天大的痛苦,也从中领悟不到什么。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彼此观察事物,思维审视的角度不同,所得的收获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在世间,“优秀”和“平庸”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因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