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5元一斤苹果能卖出300元一斤的价格吗?不是偶尔卖这个价,而是一直卖这个价。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在说苹果之前,我们聊聊2003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非典的肆虐让不少人记忆犹新。从广东开始蔓延的“非典型性肺炎”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具有消炎和预防作用的板蓝根商品价格在全国暴涨,引发抢购潮。2月11日,抢购风达到高潮,价格迅速攀升,在长沙市,上午8时,广州白云制药厂生产的《板蓝根冲剂》零售价格由每盒2.8元上涨到6.5元,到上午10时,板蓝根冲剂零售价格由每盒2.8元涨到12元。12时,价格已经冲破了30元/包。当日最高价曾达到50元/包。但买的人仍是趋之若骛。
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去商场逛的时候,发现一个牌子的包包搞活动,折扣力度还不错,里面人潮涌动,就像不要钱一样,你看了一下活动日期,今天是最后一天。于是,你毫不犹豫的撸起袖子,加入抢购的行列。并拍张照片,发个微博和微信,炫耀一下你的战利品,姐妹们在朋友圈拼命的点赞,你开心的不行,但你回家后发现,同款的包包已经买过2个了,而且那两个还压在箱底呢。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魔法在驱动着人们做出了不理性的行为?
稀缺原理: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稀缺案例:
去年国庆假期前,我和我老婆准备有一次度假,目的地是云南丽江和西双版纳。当时路线和酒店都还没预订,但想先看一下机票的价格如何?当时给南方航空打了个电话,询问广州飞丽江的机票价格如何?接线员说:最近几天的机票,只剩下29号最后两张经济仓的机票了,问我要不要订。当时真的啥也没想就把票订下来了,生怕票被人抢走一样。后来一想,其实可以规划好行程和酒店再订也可以,可以先去西双版纳再去丽江。由于匆忙订的机票,导致增加不少旅行花费。
稀缺原理仅仅限量就可以了吗? 好像未必吧。
举个例子:如果是LV包限量版,估计能大卖。换个国内的普通品牌的包包也如法炮制,未必有效果哦。怎样才能让稀缺效应产生呢?里面还暗藏有什么秘密?
节选自《影响力》:我调查过的一家家用电器商店就是使用这种策略的高手。在那家店里,30%~50%的商品都总是号称在降价出售。假如营业员远远看到一对夫妇似乎对某件商品有点兴趣,顺便说一句,有很多细节可以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比如对商品观察得更仔细,随意翻了翻商品的说明书,对商品进行了一番讨论,但都不想找营业员进一步了解情况。营业员会走过去说:“你们好像对这个型号很感兴趣。这种电器的确非常好,质量可靠,价钱也便宜。20分钟前,另外一对夫妇刚刚买走了一台。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恐怕是我们最后一台了。
营造稀缺的步骤:
1、发现或激发客户的需求;
2、描述产品(服务)的唯一性或独特性;
3、制造短缺;
稀缺原理的适用边界:客户对你的产品要有需求,否则稀缺原理将无效。
你知道如何将5元一斤的苹果卖到300多元一斤吗?
【木村阿公的苹果做到了】
第一步激发需求:日本东京白金台有家高级西餐厅,生意火爆,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一年,因为餐厅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苹果汤”。(激发吃货的需求)
第二步描述产品的唯一性或独特性:一般的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木村阿公种的苹果切成两半后,放置两年也不会烂,只会慢慢失水,最后变成淡淡红色的干果。餐厅主厨井口久和说:“无法解释,只能认为苹果凝聚了阿公的灵魂。有人形容木村阿公种的苹果:“咬上一口,那种好吃的味道,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流泪,苹果中充满了活在这个世界的喜悦之情。”
第三步制造稀缺:许多许多日本人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这辈子可以吃到阿公的苹果,哪怕一次。”以至于大家不得不采用抽签方式购买,但每年只有2000人能够如愿以偿。“抽中的人,会兴奋得像中了彩票头奖。”
由此,300多元一斤的苹果诞生了,而且买者趋之若骛。
我们朋友圈里有一些做微信网店的,常常会看到他们发出一些商品广告出来,我们就拿它做案例,看看如何修改可以让稀缺原理发挥效力呢?
请根据以上图片案例,用数量稀缺重新设计宣传语,让它变得更吸引人。(案例的背景是中秋节)
请按照以下格式来写:
1、激发需求:
2、产品的唯一性或独特性:
3、制造稀缺:
请阅读完本文的读者,在一周内回复此作业,我将抽空给予点评,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能力成长的机会。
本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