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米与工业化
作者用很长的篇幅写了如今美国超市里的肉制品对玉米的依赖,工业化的食品生产让肉食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一种很平常的食品,让一个汉语单词——“肉食者”丧失了它的喻义。有历史学家认为,古代无产者的麻木有一多半是因为他们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的大脑发育不良和激素分泌不足(这么说的话古人发明的词:“肉食者”真是非同一般的贴切),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全民普及肉食可能会带来超出我们想象的历史巨变。(中国全民普及肉食的历史不到二十年。)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玉米和化肥的发明。
而玉米好像就是为工业化的粮食生产战备的。“大部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含有三个碳原子的分子,但是玉米(以及其他一小部分物种)产生的则是含有四个碳原子的分子。我们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这个现象,而这类植物在植物学上就有了:“四碳植物“的昵称。“四碳代表更高效的经济效益,让植物具备更多生存优势,特别是在缺水和高温的环境中。”;“玉米作物的能量有97%来自大气,3%来自大地。”如果康乾盛世是因为建立在番薯的基础上而被称之为“番薯盛世”,那我们这个把农业(尤其是养殖业)建立在玉米基础上的时代是否可以被称之为“玉米时代”?
2、 食物的冗余
作者也提到了美国每年生产的食物的过剩与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过,必需品的冗余可能是应对不时会出现的灾难的一种不错的思路。我们可以假设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每年生产的粮食只能吃掉一半,剩下的一半浪费掉或者干脆扔掉;另外一个每年生产的粮食刚好够吃没有一点浪费。假设两国同时发生了某种让粮食减产一半的灾难,在没有国际贸易或者外部援助的情况下,肯定是后者会面临饥荒。所以让粮食过剩和冗余未必不是美国特色的粮食储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