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宁静的小村外,有一个笨小孩,出生在陆零年代。十来岁到城市,不怕太阳晒。努力在柒零年代。发现呀城市里,朋友们不用去灌溉,花自然会开,哦,转眼间那么快,这一个笨小孩,又到了捌零年代”听着闺蜜喜欢听的刘德华的歌曲《笨小孩》。我嘴角一笑。想起了我们八零后的童年。
那时候我们喜欢听歌,喜欢唱歌。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喜欢拿一个硬皮笔记本。抄了很多歌,有空就一起唱唱歌。歌曲有《潇洒走一回》》《真心英雄》《雾里看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萍聚》《童年》《青青河边草》《真的好想你》《心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我记得我们小学毕业晚会上。我唱的就是《萍聚》,因为简单啊。老师教的音乐课,教的什么歌曲倒是忘记了,只记得是教数学的梁老师教的音乐。有这么一首还记得。“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那时候,我们没有土地.......
那时候,玩具没有现在那么多,那玩什么呢?
一,踢石头。记得最多的是在地上画了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然后放一个石头在里面。把石头从这个格子用一个脚踢到另一个格子。踢出格子的出局。
二,玩踢键子。键子不是买的。而是用不用的废纸剪成一条一条。然后绑个小石头在里面就可以踢的。那时候可以踢到几十个一百个。
三。跳绳。分好几种。一种是用塑料的,有弹性的细绳。分两队人。两个人分两头站在绳里面拉绳子,绳子像一个长方型,不动。另一队人就往绳里面跳。能跳进去,且绳子不掉为好。看谁跳得高。另一种跳绳,就是两人分两头拉绳子,摇起摇落。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往绳子跳。通常一群人都玩得很嗨。
四,扔沙包。沙包是自己用布缝制的。里面的填充物是沙子。或者是米。或是糠。画个长方型,两个人在两边扔。扔中的人出局。反应不敏捷的人通常挨被扔中。我最不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力气大。被沙包扔中痛得很。
五,玩踢棍子。就是一把像牙签一样细的小棍子。轻轻一撒。然后用一个小小的勾子去勾,以其它棍子不动,且勾得最多的为赢。
六,玩飞行棋,玩玻璃珠跳棋。
七,捉迷藏。以前我们村口那里是生产队的保管处。一间一间的房间。后来分到户。农户就用来让牛住的。小时候玩捉迷藏,就在保管处附近玩。一群小伙伴,十几个人。有一次呢,我和另一个小姐妹商量,看看牛栏能不能进去,藏在里面别人一定不容易发现。然后我从门缝往里看。一看,那牛也刚好往门缝看。只看见牛的大眼睛。吓死宝宝了。赶紧跑。
八,窑红薯。这个是冬天才有的待遇,等秋天稻谷收完了。就去干旱的稻田里窑红薯。记得每次都是红薯没熟,就抢吃光了。
九,看电视。黑白电视机。看《新白娘子传奇》《雪山飞狐》《精武门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动画《大力水手》《忍者神龟》。
吃得零食是酸梅粉,两毛钱一小袋。还有塑料袋包装的汽水,橙色的。薄荷糖。山楂饼。雪条。绿豆味的。夏天的时候,常常有一位老人去村里卖米花,也就是米虫。用米做的,像一条条虫子。冰冰凉凉的,加一勺红糖水。甜丝丝。那时候不用钱买,是用大米去换。一斤米换回一大盆子米花。够一家人一人一小碗。许多年过去了,前年我和先生回到那个熟悉的小镇,看到街上有米虫卖,兴奋不已,立即去买一碗,一入口。立马吐出来。完全不是儿时的味道。现在的机器工艺,难得跟以前的手艺人相比。
水果就是应季节的梨,桔子。西瓜。甘庶。黄瓜。葡萄。龙眼,荔枝。村里生产队以前分到每家每户有一棵桔子。一棵梨子树。那是集中在一片山。梨花开的时候,白茫茫的一片很美。但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梨子很小很涩,不甜。桔子很酸。但去摘果却是我们小孩子很期待很快乐的事。
我们80后很勤快。农忙时节,去帮大人下水田里拔秧。最害怕的是蚂蟥。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不知道蚂蟥什么吸上自己的脚。哎啊妈呀,拔也拔不掉,甩也甩不掉,哇哇哭跑上岸去。插秧的时候,最兴奋的是看到有泥鳅,黄鳝。那时候农药没有那么多,化肥也没那么多。水田里好多泥鳅,黄鳝。一块田里捉几条。晚上收工回家时,也够一碟了。煎熟了吃,香喷喷,很下饭。
那时候我们很讲情谊。同学生日,元旦圣诞节,送什么礼物呢?明信卡片。就是当时流行的电影明星卡片。背面可以写得很草的,很艺术的祝福语。自认为很有个性。
那时候我们兴趣很广。爱集邮。就是收集邮票,见到同学收集到稀少的邮票惊叹不已。
那时候我们很爱书。每个学期,新发下来的书本。我们都要用一张漂亮的纸。把书本的封页包好。方方正正,四个角折得整整齐齐。一个学期下来。书本保护得还像新的一样。
那时候,天空很蓝,小溪很清,我们没心没肺,无忧无虑。天真快乐。多么美好!借用郭敬明的一句话就是:童年缩成一粒沙子。陷在我的眼睛里面,逼迫我不停地流泪。明明就在眼前却看不到,明明已随时间走得很远,但疼痛感却异常清晰犹如切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