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赋的话题,源于对记忆是否是学习的核心讨论。说到刻意练习的价值。刻意练习没有错,做什么事都需要练习,从不熟练到熟练,但要警惕的是不要认为刻意练习可以成就一切,这样就把刻意练习变成鸡汤了。
人的差异在于思想和思维。这项内容的提高不能单单靠所谓的刻意练习,还要有思考,还要有阅读(看看别人的思想,开阔视野以进一步判断当下的行为是否合宜),努力的认清自己——虽然很难,但这是基础,接着琢磨要到哪里去。思考和阅读也需要刻意练习,有些书感到读不懂,与其说是书写得不好,不如说是我们理解能力需要提高。在思考中锻炼思考,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在这种努力中,一个人可能走得很远。
与此同时,天赋的话题就浮出水面,要明确的观点是,努力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或者生命的必须或者是自然而然的行动,而不是某种刻意,即仅仅当作手段,所谓的刻意,正确的理解是积极的解决问题,练习是解决问题本身。由于刻意练习是成功者的特质之一,从而让有些人夸大了努力的作用,似乎籍此就可以攀上世界的顶峰。这让很多人只关注努力,结果焦虑,强迫,生活或者工作得不幸福。这是忽略自己天性以及天赋导致的。
说到最后,努力是几乎所有人(天才除外,真正的天才一切都是轻而易举的,即使那些伟大的创造)的生存特征之一,但不要因为努力未达到自己想要的就灰心丧气,可能还需要再努把力,可能换个内容就峰回路转。换个角度,不要仅仅坚信“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没有行动中的快乐(如果努力与天赋和谐,即使最最辛苦的事情,也会不觉得苦,而且心中充满快乐的希望),就要省察一下这样做是否合宜?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如果生命感受不到快乐,干嘛苦巴巴的坚持某些事情?不要说责任,真正的责任担负是幸福的,因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亲人或者其他人,不会痛苦。
这一切都靠理智来把握,而理智一方面需要练习,从而开发出其应用的能力,一方面要认命,因为基础智商是天生的。不要说情商才是根本,情商离开必要的智商可能毫无价值。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当一个什么都不能干的时候,就会被说成善良。”这话固然不严谨,但也确实道出了一些道理。
鉴于此,风轻云淡,缘着生命的律动(生命本身不甘于沉寂),自然前行。是天才,就为世界创造美好;心智平庸,就为世界保存生命,就像那些“母亲”,期待新生命的降临。毕竟,人类需要那些有能力的大人物——思想家,科学家等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