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的观点仅代表我自己,如有其他看法实在太过正常。
昨日冬至与公司的小伙伴们聚餐,夜晚宿醉思如泉涌,辗转反侧复盘了最近的很多收获。在摇摆中沉浮几十年,终于很多事情落实和立场下来,现在感受是通畅、愉快、轻松,少了很多的对抗带来了不同的接受度。
刚结束第四次教练课程,课堂上互相辩论各种信念和观点被怼来怼去,其中有一段谈话很值得我回味——
谈话的背景是我“好像”做了一件两头不讨好的事情,挺“悲、惨”的!(这一条是外来的信念与定义,并非出自我自己当时的信念和理解)
……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导师跟我说:“我看你现在感觉委屈!”
我回复:“我本以为自己会委屈,但现在很平静,不委屈!我要思考一下自己”(当时自己的信念被替换,没觉得自己做错所以没明白为什么要委屈)
峰哥:“需要思考,看到你在难受,这么说你你就会委屈!”
我再回复:“现在这么说我,我有点委屈了”(我委屈的是“不委屈”要接受“委屈”这个信念)
其实我一直都没理得清来自外部的“信念”对我的冲击,可以说根本没有觉知到这一点。但通过这次的复盘,我很清楚的感受到一种“信念”的植入与影响,特别是当自己的信念与外部进入的信念有冲突的时候,轻则觉得不明白需要思考,重则甚至都会动摇而直接转到——“我错了,我要改正,那个‘信念’才是对的”!在这个过程偶尔会有反抗和解释,当这种“辩解”讲出口后就掉进了说“对错”的节奏,然后开始绕圈的守护“对错”……
上面是对于“信念”冲突的情形一直都存在,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与人讨论时,当对方用“你”字头开始的句子开始批评和否定时,我会有一种抵抗和不悦感生出。很明显这是一种幼稚的认知层面,完全活在了“我”这个大圈圈里,对待自己和对待周围是以某种标准来来论事,这其实与前面那段对话性质是一样的!我通过写作来梳理这些……
【对错不重要,但我需要】
我确定自己是肯定需要“对错”的,这就是我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我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如果连自己“对”的都不去坚持,就像完全没有坚守的“信念”。极需要这种“打不破”的标准存在,不然碰到在信念冲突的场面就会变得飘摇否定而没有着落点。——这就是我需要
之前我自译《道德经》发现同一章与先贤读出的意思很有出入,但当时很受道德经“无为”的影响,我认为自己是对的,先贤们也是对的,只不过我们所处时代不同,经历和位置也不同,所以我们有了不同的理解。开放的来看“对与错”,我明白对错是“即是对,也是错”的一种存在,可以根据不同的阵营,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角度生成“对错”两面,这两面分别是当面的对,又分别是对面的错!如果非要说对错也应先看是站在哪一面,所以单独的对错并没有意义!——这就是对错不重要
跳出对于“对错”的批判话题,我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对错”。只要是我认可的,那就是对的,并且我一定要誓死捍卫……但是但是但是,我一定要明白这只是其中的“一面”,我需要明白和包容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与标准,因为它们也是“对的”。我要自己的对,但不能因为自己对而就否定了其他的“错”,需要换一种方式来与“错”相处。(几十年来走出来又走进去的一件事,未来的觉知力要放在这部分)
“我可以说我是对,但不能说别人是错”,因为同样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他也是对的,这些对与错也就只是相对来说的事物,割裂来辩论真的很傻很傻。选择包容是目前看来最佳的应对方式,每个人都有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对错,这基本就是一个人生存活下来的“信念”之高!也只有没有了立场才能更包容各种!
现在看来,“对错”就是自己手上的一把衡量之尺,而且世人手上的尺都各不相同。再碰到丈量的不同我就容易想明白了,“噢,,,原来是大家手上有各不相同的尺,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样”!那碰到对方对我的批判与否定也能很快明白,这种出入就和市场里说“多空”一样再正常不过,是各持一份的上涨下跌方向看法罢了。梳理到这里,我很清楚自己之前是多么幼稚的去在意其他人的否定与批判,那是自己完全没有明白这种“衡量之尺”的不同!
那这样,不管是潘导峰哥广哥还是白老师,他们给出的观点和看法,就是以他们“衡量之尺”测量出来的世界。这种“衡量之尺”可能会有效果的区别,但是论到对错与好坏来,就还是得像市场上的交易一样,不同风格的人自然有不同的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合适。而如果别人非要把他手上的衡量之尺替换掉你手上这把时,就会出现“飘摇与冲击”,手握得不稳(信念不坚定)的人可能会不知不觉就接过了对方的“衡量之尺”而转变了,被替换掉“信念”!
综上所述,自己的“信念”只能由自己来定义,假手他人和被人替换简直枉活这一世,当然这把“衡量之尺”也并不会是固执不变的,随着经常三省吾身时时捊尘打扫整理,它会变得越来越顺手!对于别人的“衡量之尺”不做分别心的抵触,我才能接受得更,也就“听得到”了,因为一旦在意了立场很可能从头到尾都过于维护“它”而看不到外面的“它”。它就是我们看世界的“观点”,也是我们做事的“准则”,更是我们“自己”,它的名字叫“对错”、叫“信念”、叫“三观”、叫“看法”、叫“系统”……
写给我自己:在未来,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它”,同时也应理解其他人的“它”,每个人的“它”都是不一样的。不要尝试把自己的“它”去替换掉对方的“它”。而对于“它”,对错、好坏之争实在无意义,因为它即是对也即是错,即是好也即是坏,我只需要用手握紧“它”,对于外来的“它”做批判的辩证思考,结合时常的反思和总结,吸取有用的来升级“它”,而“它”过时的部分也应及时清理掉!“它”很像是陪伴我闯荡人生江湖的武器,自己的武器亲手打造才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