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灵之兰(二)
屈原与兰终古情
“兰”由民间的风俗信物真正被全面雅化,成为世人仰望的精神的象征,始于屈原。可以说,屈原才是中国兰文化的真正的开山始祖。
在漫漫求索的长路上,屈原哀民生、盼贤君、求美政,可惜遇昏君、遭谗佞,被贬逐。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屈原坚守了自己的理想,执着前行。只是理想太过完美而现实太过污浊。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唯美的屈大夫需要一种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于是,他找到了疏淡、清雅、高洁的兰。
屈原物化为“兰”,给中国知识分子塑造了完美的“物芳”、“行廉”的士大夫形象。
他以“兰”为服饰美其身,“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说,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他以“兰”为饮食美其神。“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说,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他以“兰”为乐事美其行。“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意思是说,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屈原情寄于“兰”,为志士仁人树立了为“心之所善”而“九死无悔”的执著者的榜样。
在出行时,他“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意思是说,用溶有兰花幽香的热汤沐浴芳香弥漫,然后再穿上光鲜艳丽的衣裳。这是多么美好的自我修养啊!
在疲累时,他“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意思是说,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这是多么坚定的不染于世俗的决绝啊!
在郁闷时,他“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意思是说,日落黄昏时间已经晚了,我轻抚着幽兰久久徜徉。这是多么感人的矢志不渝的情操啊!
在独自前行的路上,他倚“兰”负重,不屈于俗,身体力行。
他高举浸透“兰”之芳香的旗帜,驾着孤舟在“濯淖污泥(指污泥浊水)”中穿行,“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意思是说,薜荔饰船舱蕙草饰幕帐,兰草饰旌旗荪草饰船桨。
他坚守如“幽兰”般的理想,即使承受“世浊我独清,众醉我独醒”的旷世孤独也无悔无怨,依然“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意思是说,纯情表白,就是说佩戴着石兰花儿缀插着杜衡,折一支幽香的兰花送恋人啊那代表着我纯洁的情意。
他播撒“兰香”于书苑,要求人才品德高洁如兰而“芳菲菲其弥章”,在革职谪归时,植兰育人于家乡九畹”,“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思是说,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虽然有“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虽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的犹豫,虽然有““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的无助,虽然也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的诋毁,但是,屈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