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学校和家庭是教育的“两只手”,缺少了哪一只,教育必将孤掌难鸣。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今年春天开学以来,孩子创和上个学期相比变化特别的大,上个学期尽管我们知道创在小学是非常的调皮,但刚进初中的创,在老师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创的变化非常大,不再像小学那样,整天家长到学校就是解决生气打架的事情,学习的事情根本提不到日程上,上个学期的创虽然也有那么的调,但毕竟没有主动去打架了,就连学习上也开始在语文课堂上做笔记了,创的这份变化就连家长也感到惊讶,班级里所有的任课教师也一直是在努力转变着创,小心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一份来之不易的惊喜。
但今年春天开学以来,创经过一个寒假的过度,到校以后特别得反常,先是每天旷课、迟到,接着就是把整头的头发都染成了黄色,我让创把头发再染成黑色,结果黄头发倒是没有了,但头顶上出现了一片片的蓝色,创直接把头发漂染成一片片的蓝色,比原来更加地夸张了,尽管后来在而一而再的要求之下,创把头发还原成了黑色,但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保证,下一秒就是一次次的违规,一次次的撒谎,打电话家长虽然没有说不来,但也是一次次的没有到位,创的极大地反转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管理起来真的也是无奈。
直到上周五的晚上,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了解了一下,吓我一跳,生平第一次接到某区公安局的电话,原因就是创打架被送到了公安局,联系不上家长,只好联系班主任我了。虽然最后经过辗转还是家长去了,但却让我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捏了一把汗。
周一的时候,家长给我来了一个电话,向我转述了创打架的情况,并且告诉我说,那天处理完事情后,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到某个派出所,让创在哪里呆了一夜,并且还说,以后创有什么情况都直接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也会每天来按时接送创的。家长前后态度的转变似乎让为明白了一些道理,看来家长从这件事情上已经明显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了。
虽然,我并不支持家长的做法,但我想家长送进派出所的用意,孩子创在派出所呆的一个晚上,应该让孩子创对自己做法的冲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错,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在这么强硬的教育措施下,给孩子创一个柔软的缓冲机会,于是,创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老师,我已经认识到错了。”孩子创先入为主地说道。
看来孩子创真的有了深刻的认识。
“老师非常的喜欢你,当然也非常希望你能在学校有所收获。”我微笑着说。
“我知道。老师去年对我就非常的好。”创有所感触地说。
“老师对你的好,是希望首先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我继续说。
“知道了,我家长也这样说,可以学习不好,但一定要人品好。”创说。
看来家庭教育的力度使创的思想有了一个质得转变。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着,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
这件事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不代表学习科技知识便是教育的全部。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