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楼市的热搜先后冲上各大平台榜单。
而令人咂舌的是,一个是“十大房价最低城市一半在东北,最低几万块能买一套房”,另一个是“2月70城住宅价格同比上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再度领衔”。
房价低与房价涨,对以上两个完全两极化事件的关注,表明了大众对于楼市的高度矛盾心理。
套用一句经典歌词来表达,那就是永远在“爱与痛的边缘”。
[精彩的置业故事,大多人终究擦肩而过]
是的,几家欢喜几家忧,永远在爱与痛的边缘,应该怎么决定挑选?
小Q和阿全是大学同学兼室友,毕业后来到同一个城市发展。2016年,两人都到了结婚买房的年龄和时机。
小Q和女友有积蓄20万,再找亲戚东拼西凑了16万,首付3成买了一套40平米的“老破小”二手房,总价120万。2019年片区城市更新计划出台,很快要拆迁了,房价涨到200万。他们抓紧把房子卖了,入手一套80平米的三房,成功上车学区房。
阿全夫妻不想压力太大,手上存款也就20万左右,首付7成在老家卖买了一套,总价30万。当时看中那靠近大学城,结果那地方的市场一直波澜不惊,入伙后房子也一直闲置着。现在想要转手,扣除下税费、利息这些成本,可能还要亏本。
小Q见人就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一定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阿全沉默不语,他不想和人聊起房子,孩子上学找不到好学校,心中实属无奈。
同样的起点、不一样的选择,极大地影响了他们5年后的生活走向。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大家都想在大城市买房呢?]
我想,从局外人看来,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个人物权意识的觉醒。在中国传统儒家社会观念里,讲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而我们这一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年轻人,刚好经历改革开放后的洗礼,商标权、知识产权、物权等先后立法,对自身物权归属的意识凸显。
其次,历史经验主义的论证。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都一再告诉我们,最近这十几年,在大城市里买房的人确实都致富了。未来的市场如何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如何再生?普通老百姓哪管那些个大道理,当下最紧要的是“落袋为安”。
再次,买房投资属性的趋强。相信大家都清楚,中国的金融市场秩序还在不断构建,股票、基金、期货等投资渠道,都是有一定的能力门槛的,而且本身很多风险,看不见摸得着。而买房拥有财务杠杆属性,且房子看得见摸得着,吾心甚慰。
借用网上的一个调侃的段子,“现在才知道,房产中介才是对我最好的人!感谢当年逼我买房!”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羊群效应”,在羊群中,总有那么一些“出类拔萃”的,对肥美的小嫩草天生敏感的“领头羊”,只要它们开始行动,其他羊就会群起响应。
即人们对优秀者的、不假思索地追随,从众心理上的盲从。在某种程度上,“羊群效应”被实践证明有其合理性。
[透过现象本身,房子背后是否代表了更多?]
那么,从局中人看来,背后的深层逻辑又会是什么呢?
1)房价高低,反映着城市的竞争力
你不得不承认,房价的高低,在结果导向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高低。
文章开头提到,在近期的房价涨幅榜上,北上广深再度包揽前四。他们分别为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可以说也是全中国(大陆)竞争力最强的代表。
一方面需求旺盛大势看好,人口和资金不断流入;另一方面土地供应极其紧张,可开发、入市销售房源有限。这就导致了即使在政策严格调控下,一线城市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而回顾一下,十大最低房价城市,有一半在东北最低几万一套。主要原因为城市原有资源枯竭、产业缩小、人口外流、经济不振,其中曾被新闻曝出“最低345元/平米白菜价”的鹤岗赫然在列。
2)买房与否,决定着资源的拥有权
毋庸置疑,在大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就象征着你真正在这里安家落户、扎好了根、圈层。
父母养老有交代了,子女读书也不会落下,家人看病不再困难,朋友圈层也无形中蜕变,婚姻、教育、医疗、事业等诸多因素,牵一发动全身。
举一个深圳的例子,据《中投教研》统计,2019年,全市在校学生人数增长至232万人,7年间增长约53%。同时公办学校的数量增长到637所,同期增长139所、约28%,占比长期仅维持在22-25%之间。
而按照现有的入学积分政策,在一个区域,要想孩子顺利上到公办小学,最少要提前三年布局。户口、房产、社保每样都要纳入考虑,而且还要视持有的时间长短算加分项。
换言之,不买房要上个学,步步艰难。试想,谁想让自己的孩子,花费额外高昂的学费,去入读民办学校呢?
3)长效机制,影响着人才的生态性
最近几年,针对市场的若干问题,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着,顶层设计的完善。
在过往的调控政策实施过程当中,从限购、限贷到限售、限价,给到了大家很多启发,人才的培养、引入只是先手,此外还需要留住、激活人才,才能让城市更具创新能力。而通过保障房等政策,不失为长效机制的建立之本。
公众号《犀论》有篇文章:《香港再无董建华》,讲到20年前的“八万五公屋”计划,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最后不得不折戟沉沙。而2018年香港影星刘德华曾现身公益片,公开支持填海计划,也遭到港灿无端的抹黑辱骂。
而作为一个城市,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具备人才的生态格局,想来二者必与其有相当的因果关联。
总之,房子的背后,更多涉及的人性的细微,和权益的平衡,期待更多的资本要素的公平再分配。而民生的幸福指数,也定会在政策不断的完善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