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早晨去附近的食堂就餐。许久没这么早出门的我,走在绿化带旁边的小路上,满目的春色。粉色的樱花瓣,簇拥在路的前方,走过时,我放慢脚步,不忍践踏。又是一个清晨,当我第五次走在这条洒满花瓣的小路,眼睛不再四处流连,只想快点到达目的地。
《谈美》第二章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先生告诉我:“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
他说:
"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较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纱,便见得很美丽。
……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甜美的回忆。我小时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态度和观点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最近写了两三篇写实的小说,有的虽然在排行榜上的成绩还不错,但自己心里是不满意的。问题在哪儿,却又不明晰。
在《谈美》这一章节里,我似乎找到答案了。
朱光潜先生告诉我:“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
裸体女子的照片常不免容易刺激性欲,但裸体画像如法国安格尔的《汲泉女》,却令人肃然起敬。这是因为照片容易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画作带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这样就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今天的书评更多的是摘录,因为朱老先生说得太好了。我只能对自己说,要把写文当作绘画,而不是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