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只有达到“定、静、安的境界后,考虑问题才能周到,做事的效率才能提高。在今天看来,“定、静、安的境界也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进入这种专注的状态?
专注:就是自己的心完全与事物规律合一。
王阳明认为,心只有与所做之事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专注,也才能进入自然而然的宁静境界。
《韩非子.喻老篇》中,载有这样一个关于“得胜之道”的故事。说的是赵襄子跟王子期学驾马车,学了不久,赵襄子以为学的差不多了,便要同王子琪比个高低。结果赵襄子虽然连续换了三次马,但三次都输得很惨。赵襄子很生气,认为王子期没有尽全力教他,把驾车的技术还留了一手。他把王子期叫到跟前,怒气冲冲的大声责问:“你为什么不把驾车的技术全部教给我?”王子期笑着回答道:“驾车技术我全部都交给您了,只是您把方法用错了。要驾好车,最重要的是让马与车子合而为一,驾车的人要沉得住气,其心理与马的行动也要合一,这样车速才会快,才能跑得远。而您比赛时,一心想要赶上人家,只注意别人,争先恐后,以致你自己和马车的步调不一致。如此马体不安于车,人心不调于马,所以导致失败。”韩非子所论的得胜之道,说明了身心与外物合而为一,以至完全融洽,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做任何事情,要想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也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当你陷于“欲速则不达”的困境时,有一个简单的令你难以想象、但有十分灵验的方法,可以让你轻而易举的摆脱它的束缚。这就是用“真心”去应付一切事物。你可以试着让自己的节奏比往常慢个半拍,不要过多的考虑什么宏伟蓝图了,那些胡思乱想是没有用的,只会徒然干扰本来能静能应的“真心”而已。身心要“虚”,放松思想,放松紧绷的身体,让一切都慢下来。别害怕自己放慢速度后会没有效率,当你真正的能以较慢的节奏行动时,心境澄清如皓月当空,清清朗朗,无尘无垢,不增不减。此即为“真心”。这时,你就会出乎意料的发现,现在你的身心变得非常轻松,而且奇怪的是,工作效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的提升了。这是因为当你的头脑从疯狂运转的状态中慢下来时,思想和身体就融为一体,心灵的巨大能量就被唤醒了,你就能有机会进行真正有效的思考,洞察能力也相应的加强了。
当你保持冷静而从容的心态,按部就班的去行动时,你很快就能明白“有时候慢就是快”这句话的意思。你能这样去做事,一件看似很复杂、很烦琐的事,就在你不疾不徐的行动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而且你的心情要比急匆匆的去赶任务时的那种心情好的多,感觉情绪高涨,活力大增,觉得自己就像在享受工作的乐趣,而不是被不得不做的工作所折磨。
心与事合一,没有外界及内心的干扰,将每一分潜力完全投入到行动上,从而跑得更快,最终顺利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