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
不知不觉间
也不管愿不愿意
某个人成了无赖,不得不
不可依赖,无法倚赖,不被信赖
无赖是孤寂而绝望的存在
行在攒簇的街头,路过黄粱们的梦境
无赖笑了
到处都是心碎的回荡,梦碎的巨响
原来每个人,都是无赖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对这点理解得越透彻,日子就会过得越顺利。三毛有言:“有谁,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地生,不是孤独地死。”拥有在人群中感受孤独的能力,自我不会褪色,抵抗迷失变得有力。
联系越来越便捷,但越多的联系,意味着越少的意义。每个人都想体现自己,抓取发语权,殊不知你来我往之后,话语淹没在噪音里,个人特色也消失殆尽。
独处使人沉静下来,看清自我,但难免寂寞。由于害怕寂寞,人们对独处避之不及,而逃离独处的方式多种多样,希望逃离独处的人又如此多,聚在一起,使独处变得珍稀。双人对话也不错,分享美好事物,交换近况心得,专注于对方,精神集中而交流通畅。三人会话也还行,探讨话题时有“多数意见”可供参考,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结论。聚集超过三人,注意力变得松散,逻辑不够严密,干扰事件增加,浮于表面,便很难和谐地交流。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敷衍,或者说,只想听人说说话,以拒绝听自己讲话。
母亲节里写《无赖》,是想提醒自己,不能再让妈妈叫着吃饭了,疏离世俗以迎接强大。认清他人“不可依赖,无法倚赖,不被信赖”的状态,也把“不可依赖,无法倚赖,不被信赖”当成自己的特质,从世界抽离,走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