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种情况,和夫想到了一个妙招。
就有目标,主要瞄准了街边的点心店。做点心的总是会需要纸袋吧?他心里这样想着。
和夫开动脑筋,如果我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按一定的顺序来,不是就不会走重复的路了吗?
于是一个很周密的计划在和夫脑中形成了。
一个诺大的鹿儿岛市,如果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的乱撞,肯定是无章法的,不行的。
那么如果将本市分成六个区域,周一到周六分别去一个区域,并且按顺时针顺序走动,这样不是就不会落下每一个片区了吗?
对,就这么干。
那么最后实践证明和夫的这个办法可行吗?
还别说,和夫这个办法还真行。
首先这个划片销售的办法,就等于把全市的店铺全方位无死角地一个不落地全部囊括其中。
再一个由于和夫有规律地每天到固定的区域叫卖销售纸袋子,使当地的主顾也都对和夫这个小伙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当时鹿儿岛有五六个比较大的市场,每一个市场都是由一名有权威的大妈掌管着进出口大门。
这些大妈如果不放和夫进去,和夫在这里做不成生意进去。因此每当到这些大妈这里时,嘴都很甜,叫一声,“大妈好,大妈早,你辛苦了!”
还别说,这些大妈对于小和夫的的问候不仅听着比较顺耳,他们还觉得小小年纪出来卖纸袋子,心里又觉得这个这个小伙子不简单。
于是这些大妈都对和夫不错,总是网开一面。
只要见和夫骑个自行车一到,大妈老远地主动给他打招呼。
“小哥来了,小哥来了!”
这样就算是给和夫了一个通行证。
有时候这些大妈看到和夫的竹筐里的纸袋子还有一些剩余的没有卖完,她们会主动地对和夫说,“这些纸袋子都留下来吧,我替你卖。回头你来只管拿钱了。
和夫对于这些热情的大妈,从心眼里感到感激。自己和人家素昧平生的,人家能够让我进去卖纸袋子已经不错了还要麻烦人家帮我卖,这怎么能让人家帮这个忙呢?
和夫总是推脱不让,可是搁不住这些大妈们都很热情。小小年纪的和夫那能拗过他们呢?他打心眼里感激这些大妈们来不及呢,哪能拒绝呢?
和夫赶忙把竹筐里剩余的纸袋子留下来,然后对大妈们又是鞠躬致谢,又是频频点头地这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