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描写妇女思念远方爱人的一首诗歌。怀念的忧伤和幻想渴望的情绪交织,用情至深,可谓感人心扉。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阜螽”指的是蚱蜢。野外的草虫鸣叫,蚱蜢也随之跳跃。给人的感觉是昆虫之间的相互迎合以及活动上的合拍。
王先谦对此也有过类似的评价:“草虫、阜螽同类,故草虫鸣而阜螽跳从之。”草虫和蚱蜢是同一种类型的昆虫,所以草虫一鸣叫,蚱蜢也会跟着一起跳跃,同类从之。
既然昆虫之间都有这种相互和鸣的情况存在,那人与人之间岂不是更加应该有了么。
因此,正是因为看着这样的草虫的互动,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在远方的爱人。连昆虫都有相伴的幸福,而我且这么孤单。
这里的“忧心忡忡”说的就是内心的焦虑。《楚辞•九歌—云中君》有提到:“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思念神君声叹息,忧心忡忡黯神伤。
《易经》有“男女觏精,万物化生。”同时,《毛诗郑笺》也有提到:“既觏,谓已昏也。”
因此,这里的“觏”指的就是结婚的意思了。这位妇女此时内心所想就是希望能够和远方的爱人想见并且成婚,那样,思念的心情就可以放下来了。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登上南方的高山,采摘蕨菜。这里的蕨菜是春天生的植物。而上文出现的蚱蜢是秋天出现的植物。可见,这位妇女历经了至少半年的时间了。
而在这过去的时间里,这位女子思念的君子一直没有出现。这位女子的心情也从原来的忧心变成了伤悲。一个绵长的等待之后,这位妇女的对爱人的心情也慢慢地开始绝望了。而女子也希望能够见到自己的爱人,这样自己的心情才会愉悦,平静。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提到:“始因秋虫以寄恨,继历春景而忧思。既未能见,则更设为既见情形以自慰其幽思无已之心。”这位妇女用秋天的草虫来寄托心里的思念幽恨,又经历春天的景色而凭添心中的忧愁,知道见不到心中的爱人,所以就心中幻想着与他相见的情形,来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