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在教我们如何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而且,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在婴孩时获得安全的依恋关系,很可能,你的婴孩时代也是这么被对待的。
如果你即将为人父母或者你的孩子正好在婴孩时期,即便你的婴孩时代有缺陷导致你无法给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你也要想办法克服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育儿方面及时关注你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的书,也在告诉我们——其实,育儿的过程就是自己窥探自己内心的过程。
而且,一切都不算晚,如果你发现了问题,不用担心,可以克服,更可以“以儆效尤”地给孩子以正确的心理引导!育儿的过程,就是自我审视的过程,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书中说:“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倾听,但实际上是在等待空挡以回应对方。我们花精力去构思要如何反应或者回话,而不是去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停止那样做并让对方影响你,可能会令你感到恐惧——如果我们真的倾听对方,让自己受到影响,我们可能会被他人控制,那种感觉确实令人害怕。不过,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因此成长。”
我也经常这样,有时候急着把自己和盘托出而忽略对方正在向我表达的东西。
这让我有一个启发——我之所以很容易赞同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会倾听?因为我认真听了对方的观点且能与之共情,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立场,才会很容易认同别人。
而那些看起来很有主见的人,尤其是自以为很有想法的人,就是因为压根没有倾听就直接反对对方,所以才落了个“有主见”的好名声?
当然,不是所有有主见的人都是这样,真正智慧的人永远是谦虚的,因为他会把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客观度势考量再做选择,而这样的人,绝不会总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