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思贝尔斯
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蒙台梭利
教育不仅有温度,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来自于教育的温暖,而且还有宽度,以教带育,以育促教。加入兴成长计划这个大家,也让我当今教育一路向暖,静待一树花开,是一种美的的期待!
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因为教育是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在与人交流、交往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的,教育必然是有温度的。
2019年7月,很幸运加入到兴成长计划(4)班这个大家庭,这个暑假切实让我收获了不少,唐晓勇老师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梁勇老师的<<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王思思老师<<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朱思思老师的<<思维导图课程>>,陈晓粧老师的<<学习类APP的教学运用>>,钟文妙老师的<<项目课程的设计>>,还学习了<<王子微课程>>,整个学习我觉得如今技术支持下做一个教师是幸福的,温暖的!
教育的温度在于,也通过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孩子们在温暖的享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转变,实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跨越;教育的温度在于教育者必须从人成长的规律出发,结合教育规律有针对性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影响,让受教育者实现人生价值;教育的温度在于教育者必然要有“爱”,心中有爱,才能达到以爱传递爱,以爱感染爱,以爱影响爱。一次温暖的抚摸,足可以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一次温暖的鼓励,足可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一次温暖的交流,一个简单的问候,都足可以重新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孩子对学校向往,不再仇恨;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孩子充满自信,不再厌学;教育的温度在于让师生充满师生味,不再仇师;教育温度还在于教育的激励,让孩子在不断的激励中收获一次次的成功,在失败后寻找不再失败的失败的理由……
教育是有”故事”的,故事是有“温度”的,翻开中外教育史,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些教育家的身上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故事,汇聚着炽热的温度。我们何以不可以有呢......打造有温度的教育促使我们要不断成长,“兴成长”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第一节课听的王子微课程,小程序,大舞台燃起了我学习的欲望......我喜欢上了“互加”,这个暑假注定是充实的!丰富的!王子微课程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手绘微课,简影,快影,讯飞快读,美篇、美册、AI 作业、umu 互动、inshot 、GIF 、FM .....信息技朮服务于教育、生活、教研、管理,太美了!打造有温度教育,做有温度教师,让我们快速成长有了可能。“兴成长”它是一场集合社会影响力、激活教师内驱力的“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是我们视野开拓、思维、思想创新的起点。社群化学习建立了教师发展的生态支持系统,使软件从传统远程教育的工具化属性改变为互联网学习的社群化属性,这让我看到了一群有温度的人,有情怀的教育者!我们都在努力,用温度的运营实现“用教育的技术链接教育的人”,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的推动者、变革者。静待一树花开,是我们最美丽的期待!
静待一树花开,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做是有温度的,还必须是有宽度的。教育的宽度必然要求教育者对教育充满生命情怀,以对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孩子成长,引导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成熟;教育的宽度在于,引导孩子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就会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知识、方法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的宽度在于教育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才能因教育之宽而影响并感染孩子。
王思思老师<<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钟文妙老师的<<项目课程的设计>>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创新有温度的课程。学生是课程生活的主角,课程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守望未来。从学生出发建设有温度的课程,引领有温度的生命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然选择。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把语文、生物、信息技术、科学的整合,拓宽了课程的宽度,给课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钟文妙老师的<<PBL项目式学习设计>>是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目标而存在的,因此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自主学习并运用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真实性;情境性;学生自主性;评价和反思,找到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公开展示等这每一环节都要求教师的水平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给我们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时光匆匆流过,新学期马上到来,让我继续努力学习,探索,不断前前行!静待一树花开,是一种最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