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10点,在办公室里,心血来潮,向一个小伙子推荐了自己最近在阅读的几本财务书籍,夸夸其谈列举了这几本书无数的好,还提出了阅读先后的建议。还好,小伙子是全然接受了,回应说自己的京东读书恰好还有会员,不过其又补充了一句,自己读书比较慢,这么多书根本读不完。
根本读不完,五个字想来,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
根本读不完,读不完世界书林中的那些闪耀着文化光辉的各类书籍。想想,确实即使列入经典图书的世界名著,也是浩如烟海,一本接着一本,一本比一本有内涵,一本又比一本有着吸引力,如果都去读完,确实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根本读不完,读不完历史进步中,纷至杳来的各类新的出版作品,各类新的信息。回顾下,每天即使手机,也在接收着无数的信息,有时候,还会不自觉的去搜索一些信息,这些信息的轰炸已经让有限的脑容量不堪重负了。
根本读不完,一部又一部大块头,《悲惨世界》每一页纸都是文字,合起来有砖块那么厚;《基督山伯爵》即使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每一部还依然有着最普通书籍那么厚,自然,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了。
也许,这三者就是小伙子所说的根本读不完的深层次的原因吧!
想起了最近在读的《破局:全面提升你的竞争力》,虽说对于这样一本书,有点“嗤之以鼻”的评价,但是书中关于整理你的知识库是格外赞同的,要区别什么是信息和知识,什么知识是优、什么是劣。然后,在这些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由此及现实,每天遇到的知识不可谓不多,但是思考来,很多确实只是信息,是“道听途说”的信息,那么也就只能算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他们带来的是与人交谈的话题和工作压力的缓和,但是从长久来看终究不是对于成长有着帮助作用的知识。那么,信息也就可以权当做消遣了,最主要的去读,还是要读知识。知识也有优与劣之分,这优和劣,也是相对的,因人而异。需要,每一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甄别和选择。
还拿《破局:全面提升你的竞争力》来说,前几个章节,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废话”,因为这些道理对于我来说都懂得,而且我能举出更多的比作者还要全面的例子;而对于后面的章节,在强调素质、心态、逻辑上,看过的很多书籍又要比本书讲的更为深刻透彻。于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只是用跳读、略读的方式,用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吸收了书中的四个点--和合共赢、警惕免费、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沟通。不过,这只是之于我,记得作者在序言有这样一句话:本书的前3章更适合刚入职场的新人。确实,他是有适用范围的,对于职场新人,还是要十分肯定的说,很多心态的分析和应对都是值得去好好地思考的。那么,也许如果自己还是刚入职的那个时候,这本书无疑会被我列为枕上书,而我珍视的部分也许还是现在自己“嗤之以鼻”的部分呢,而那些此时恰恰有感的部分,显得高深莫测了些或者是废话,让人费解了呢。(哈哈哈,原来大脑也是会变化的存在啊,是一位善变的俏女子)
回到写着的整个节奏。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了平时工作累了的时候或者无聊的时候,总是会拿出手机在屏幕上刷来刷去。按照《思辨与立场》中对于思维的观看,意识到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刷手机这个目的的事实,只是有意无意的拿了出来,然后机械的拨动着手指。可怕不可怕,用思维的角度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观感,一个活物突然机械的拿出了手机,摆在那里,然后,毫无目的的在一个屏幕上拨拉来拨拉去,再看他的眼神,如黑夜中游走的幽灵,空洞无神......,这样的场景,无异于行尸走肉了吧!
《破局:全满提升你的竞争力》中一点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库,说得好,要有信息与知识的区别能力,要在浩瀚中找到优质的知识如书架般分门别类放进我们的思维。这样看来,每天之于手机的时间,大部分时候是在接收碎片化的信息罢了,而且是被动的接收了。所以,在排除确实为了休息的目的之后,应该去减少这种类似的无感、这种在信息中随波逐流的动作了。
所以,还是要感谢这根本读不完,在思索中收获了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里,去做一位狩猎者的角色,而且是对知识进行狩猎的角色。这样,也许就可以回答开头的三个关于根本读不完的烦恼了。
总之,悠哉、快哉、怅寥廓哉!拥抱知识,拥抱金色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