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见识了关于“拼图法”的实际操作,那是在去年12月份我校麻吉星赛课的赛场上看到我校小学科学张燕玲老师的赛课展示。课后,我向她询问了有关“拼图法”的教学方式,并想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也尝试进行操作。
在将近期末的时候,我也初次尝试使用“拼图法”进行了一次实际操作。我选择了一首教材外的歌曲作为音乐鉴赏课,并把学习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1.歌曲创作背景、2.作曲家简历、3.歌曲旋律节奏情绪的特点、4.歌曲学唱(音准纠正、情感表达、咬词准确)。课前,我已把乐谱以及可翻阅的资料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我所选择的班级总共有24名学生,并把他们分成了6个组,每组4名同学。第一步:麻吉星计时15分钟,开始快速阅读手中资料,此时同学们之间不做交流,只负责学习自己所分配的任务。第二步:麻吉星倒计时15分钟,所分配到相同任务的同学聚在一起“专家组”交流进行查漏补缺。第三步:回归到自己的原组,轮流教授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最终结果出乎我意料,30分钟时间里我几乎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但是全班所有同学都已经学会了整节课的内容,甚至包括了最艰难的部分-演唱。剩余课堂10分钟,我只需要对同学们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拢,以及对演唱音准和节奏进行调试,一节课就已完成。 “拼图法”为我的教学减了负,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在现如今重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从最初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略显为难,直到在麻吉星多项功能的帮助下我便开始发现其魅力。投票、抢权、挑人、评价、这些功能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每堂课结束之后,还能查看本次课堂的数据,因此能够精准的找到课堂上的不足,并及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调整,这些则是传统课堂难以破解的。信息技术教学所记录下来的数据,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去除杂质、留取精华,同时还能拾遗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