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不仅是自我评价和自尊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一个与自我同一之实体的体验问题。在后面我们将看到,成熟的生产性的个体之感觉,是与他把自己作为一个有力量的行动者加以体验相一致的;这种自我感觉可以简洁地表达为,“我就是我所是”。市场取向型的人所面临的是,把自己的力量当做商品让渡给别人。他不是一个力量的拥有者,而是一个把力量遮掩起来的人,因为他的问题并不是在使用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而是在出售力量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力量和力量所创造的东西分离了,这些东西与他自己相区别,并要由别人来判定和运用;于是,人的自我同一感和自尊一样动摇了;现在,这种同一感是由人所能扮演的一切角色构成的:“我就是你所需要的。”
易卜生在《培尔•金特》一剧中表述了这种人格状况:培尔•金特力图发现自我,但他觉得自己像一只洋葱——被人一层接一层的剥开,却找不到核心。由于人无法在怀疑他的同一感中生活,因此他必须在市场取向中找到同一感的证明,这种同一感与自我和人的力量毫无关系,而是与他人有关他的意见相联系。他的威望、他的地位、他的成功、以及他作为一个特定的人而为众人所知的事实,取代了真正的同一感。这种情境使他完全依赖于其他人对他的看法,并迫使他保持他曾经获得成功的那样一种角色。如果我和我的力量互相分离了,那么,我的自我实际上就是由我所卖得的价钱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