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燏是本厚重的书,本章近乎科曾的独立传记。由其生命轨迹、思想转变,还原出一个田野考古第一女性的大致轮廓。
鼎革之际,选择留下,除了性格使然,二哥、堂侄女影响,还有与中博的情感连接。报名土改,参加对台广播,写《自传》剖思想,照见其恐惧和自保心理。考古发掘,迎来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成为伟人的座上宾,那是她的高光时刻。只是这样的时光,转瞬即逝。
视若己出的宪洛被划右派,烧地契房契,接济“老蒋”,家族出身、社会关系,痛苦迷茫恐惧,逼着她走向绝路。
力透纸背的功力,深邃的学术洞见,文化良知和学问人格,文中几次用到了先生一词。用先生称呼女性,这样的称谓,是一种拥戴。在我的印象中,有用在杨绛身上。以及,最近仙逝的叶嘉莹,媒体亦称之为先生。
围绕《李秀成供状》版本,真降、假降,忠王忠乎?由意见之争、学术讨论,演变成一声思想批判、整风运动。读来亦百感交集。
宪洛被划右派,劳改,潜逃,这样的遭遇,让我想起小说《归来(陆犯焉识)》的桥段。
李后主,桃花扇,太平天国……深感读书太少,要读的书、要补的帐太多。
去过南京几回,但就是没去过南博,更别提灵谷寺了。读完本章,旅行计划又多了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