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C老师、P老师约练,因为难得的安静,主动当了咨询师,C老师是来访者,话题是关于也类似人到中年的职业走向。其实感觉C老师的困惑很有些凡尔赛,6年前不惑之年就已达事业巅峰,该拿的奖该评的职称一个都没少,却困惑于未来的该怎么样发展。
咨询过程中,我努力提醒自己放空,却还是在无意识的带入了自己的觉知——如此这般也就是充实自己未来的人生,成长自己,所以也就顺着这条线,引导来访者朝着“继续成长”这个目标探寻:相对没有评职称的压力带来的轻松日子做些什么?如何实现自己发挥成就?工作之余曾做了什么让自己觉得是有帮助的?为什么学习焦点?学习焦点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如何运用?等等,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在推进,最后,也貌似在她“个人成长”的这个点上达到了一致,但在我们最后复盘的时候,等观察员P老师聊起的时候,才知道,来访者其实还有更高的追求,而目前只是为未知而困惑,有所踌躇。其实,我自认在晤谈期间还是贴着来访者的,但由于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或者干脆是带了自己不自觉的预设,并没有引导来访者望她困惑的点去思考,而偏离了目标。
SFBT认为来访者来谈,就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更好”,而今天来访者的“更好”就是去继续追求她想要而未达到的更高层次的境界,在由衷的赞叹之余,我应该思考的如何挖掘这个来访者已了然于胸的答案。目标的好奇三问?还有可以尝试以下问句:是什么触发你有这样的困惑呢?感觉你不太喜欢目前这种状态,那我好奇你希望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奇迹问句(系列)?例外问句?关系问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