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小区玩,我坐在旁边,俩孩子时而玩滑梯,时而打打球,吸引来了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想一起玩,但他不说,却时不时的过来,一会要抢球,一会堵住不给孩子们玩滑梯。
女儿明显有些不高兴,很认真的对男孩说:‘你想跟我们玩吗?但是我们不喜欢你这样!’男孩听完,刚想开口说话,但妈妈开口说话了,堵住了男孩。
‘你看你,老调皮了,妹妹都不高兴了,你还搞,自己玩去。’然后转身对我说‘男孩子就是调皮,带起来真累。’
这样的话题显然引起了妈妈们的兴趣,旁边一妈妈赶紧接话,对,男孩子就是难搞,我儿子上周五被老师投诉,在学校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听讲,打扰别人,老师说我那儿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努力学习,真是气死人,说这话时,那位妈妈嘴角的微笑透露出一种得意。
这样的话也许不陌生,听起来像在抱怨孩子,但语气中更多的是一种小得意。
虽然被批评了,但是与批评相比,「聪明」这个词,还是会让人有些沾沾自喜。因为,它更像是高级别的赞扬,让人有一种优越感。
在父母的心中,自家孩子永远都是聪明的。
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天分的,也喜欢别人夸赞自家孩子。
记得自己读高中那会,每当周末或者节假日,哪怕我们是在家刻苦学习,周一回到学校都要装得云淡风轻,这假期就在玩耍中度过了,睡到自然醒,熬夜?不存在的!补习班?开什么玩笑,作业都是随意写的。
这些潜台词的背后,其实都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天资聪颖,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聪明,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可以一下子让人有种优越感;而努力,则更像是笨人的专属词。
但是,这些赞扬的话你要是信了,那就太天真了。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让两组孩子分别完成难度逐渐升级的拼图游戏。
完成第一轮拼图之后,一组孩子被评价为有天分,很聪明;而另一组孩子被评价为很努力,表现很出色。
结果被称赞聪明的那组孩子,在之后的表现大多差强人意,而被鼓励的那组孩子,则显得更自信,勇于接受挑战。
当整组实验完成之后,两组孩子又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结果,聪明组的孩子分数退步了20%,而努力组的孩子进步了30%。
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反而退步了呢?
这是因为被赞聪明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他们也害怕自己努力了结果不好,那不就没法显示自己聪明了吗?那还不如懒点!
所以,夸孩子聪明就是一剂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