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是否常见,很多人总想改变自己,比如想要减肥、想要坚持锻炼、想要跑步运动、想要看书提升自己、想要学习某个技能等等。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我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改变常常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
殊不知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改变上,这件事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叫做慢性化。
什么是慢性化?
简单说,就是把改变的周期无限期延长的态度。
你可能会说:改变本来就是漫长的啊?
然而有时间限定的变化不叫慢性化,比如:一个没有运动基础的人,要养成长跑的习惯,一开始也许只能跑几百米,再到几千米最后几十千米。
必须随着时间慢慢积累,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这种循序渐进的进步,无论多么遥远,最终都能实现,这就是真的变化。
那怎样才可以称为慢性化呢?
就是这个人努力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点进步,就停下来,那些进步很快又消失了,过一段时间再努力……这样反反复复,形成了一种无效模式:看似在投入努力,结果却永远是“来日方长”。
比如,有些人看书、学习、运动、写作、早起,看似积极努力,但并没有真正的完成改变,反而把投入改变当做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
用网上的一句段子就是:改变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改变本身就是一种更好的生活。于是,改变的过程就会无限延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重大的改变是有伴随着痛苦的,这时候,持续的小规模努力反而是一种舒适区。
比如,自己就存在这种状况,看似每天都在不停的学习。然而学习完写作的基本方法论,却并没有真正大量刻意的去练习。
自己想要的目标是写出优秀的长文,而连基本的开头、结尾、框架等,单模块的练习少之又少。
我并没有给自己设定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和期限,比如开头联系多久、框架分解练习多久等。
每天都在享受着学习新知识带来的思想快感,却没有落地的成果。
这就是一边改变,一边永远不让自己达成改变的目标。
如何解决慢性化的问题?
第一、不要幻想无限的未来,为改变设置一个固定期限。
就是不要把“改变”当成一个可以无限延续的过程,而是要为“改变”设置一定的时间边界。
第二、不要着急于眼下得成果,而是解决实际的问题。
意思就是要全局思考:什么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改变?而不是只要有一点看上去积极的变化,就认为问题正在被解决。
所以,我们要冷静地思考自己的真实处境,不要因为一点点改善就沾沾自喜。反而掩盖了“慢性化”背后更为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