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跟几位亲戚上初中高中的孩子闲聊,聊到对未来职业的想法。多数孩子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理想。即便对未来有些朦胧想法的孩子,细聊下去,对于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们当年也跟现在的孩子差不多,几乎到了高考报志愿时,才去这里那里问问,看着自己手里的分数,听着什么专业收入高好就业,就在两三天的考虑中决定了自己的人生。
行业和行业之间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其实相差巨大。一位朋友是储能方面的博士后,在新能源行业工作,现在的收入跟当年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班同学轻轻松松拉开了几个量级。这位朋友说自己是运气好碰上时代红利。要是不想把机会交给运气,就必须有很高的认知水平了。
再者,在学生时代,特别的高考录取时,好的教育资源很稀缺,同届学生之间是以分数为主的零和博弈。而出了社会,社会分工极大细化,读书不是最拔尖的可能是营销方面极有天份,赛道一下子从分数这一条道变成了几十万条的细分赛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了解自己未来大概适合什么行业,一点也不比学习成绩重要性低。这需要一些科学的职业规划工具。此外,多与各行各业的亲友交流了解各种职业也很重要。
所以,建议父母在盯着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多创造机会让孩子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多拓宽视野提升认知,跟上时代发展脉搏,在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未来的选择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建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