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杰作,蕴含无限的可能和奇迹,作为父母,只需用充满爱的眼神和双手,注视和帮助他成为最本真最快乐的自己。
现代社会,孩子教育成为困扰广大家长的一大难题,为人父母,都希望把所有最好的东西带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衣食我忧,学有所成,进而光宗耀祖,成为家族的骄傲。
可实事是,家长费尽心力却往往适得其反,越想让他成龙成凤,他越是不温不火、不痛不痒,我行我素,甚至事事处处要与家长对着干,不只是学习表现差的孩子有这种情况,甚至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也同样存这样的问题。
教育问题关系一个家庭、家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人们都说:“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甚或终身课堂”,可见,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那怎样的家庭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我觉得家庭教育最要体现的是“爱的教育”,所谓爱,定义很广,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无私的,是发乎天性的,更是无条件的,只是爱本真的表达。但是反观现在的很多父母,真得做到“无条件的爱”了吗?答案是“否”。
扪心自问,我们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从小给他们报各种五花入门的兴趣班特长班,花钱上最好的学校,报考志愿也是一味从自已的想法出发,不顾孩子个人的意愿和理想等等,这种爱真的是为了孩子吗,是不是带着自己的私心杂念呢,这种爱经不经得起悉心推敲呢。
古人云:“已所不欲,勿施予人”,这不只是指成人之间,对待孩子也是同理,我认为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孩子,把他当作成人看待
孩子虽然是父母生养的,但他们有自已的个体性和独立性,他们在人性上和人格上与父母是平等的,只是因为他们还小,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还暂时需要依赖父母帮助,每一个生命从受精卵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意识,所以我们都提倡要进行胎教,虽然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我们看不见他,但可以把他当成一个生命体云和他进行沟通交流,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你,这应该是每个经历过的妈妈所体验过的。
孩子在未出生时,都有这种敏锐的觉知,何况是生下来后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感有思的人呢。
我在怀女儿时,就进行了有效胎教,我给她起了小名,每天叫着她的名字跟说话,与她聊天,给她背唐诗,陪她听音乐,和她练书法,我每天的心情都特别愉悦欢快,一点都没有怀孕期常有的不适感。女儿一出生就会笑,全身特别干净,老公开玩笑说:“这是梳妆打扮后才出来的吧”。
女儿两个月时,我就给她念故事听,我发她躲在床上,眼睛会随着我所讲的故事情节转动,像是在思考似的,我就明白她是有专注的在听,所以我大事小事都以跟她商量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沟通,还真是管用,比如她饿的时侯会急着哭,我就会跟她讲:“豆豆,不哭,妈妈正在给你兑奶粉,需要时间,你不要着急,稍忍耐一会就好了”,说着说着,她果真就不哭不闹了,静静的等待。
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我都是用这种讲道理的方式引导教育她,我发现她就表现的比一般孩子更理性、更懂事,更好沟通。在她青春期时,也没有头疼的逆反心理现象。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侯,就要把他当成有思维的大人一样对待,凡事尊重他的情感思想需求,用平和理性的方式与他进沟通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大后也能避免很多代沟问题的出现。
理解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和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分歧,是因为都站在各自的不同立场看待问题,所以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对方不理解自己。如果双方都不作出让步和换位,问题就会越积越多,难以解决。
父母相对于孩子,处于强势和主动地位,孩子小处于弱势,所以很多时侯都是孩子不得不屈从于父母的力量,但这种听话或屈从是存在隐患的,他的心并没有接受那个状态,始终是有绳结所缠缚的,所以很多成年人的问题都是在小时侯原生家庭郁结的小问题像滚雪球一样造成的。
为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作为父母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以自己成人的角看待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成绩没考好,你不能条件反射的就破口大骂,认为自已辛苦的挣钱供他上学,他就应该心无旁骛的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才对,你应该站在他的立场,想想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到底是为什么没考好,再反过来想,你在当年像他那么大时,你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不如他,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记得女儿小学六年级要小升初时,有一次毕业考前一个月的考试,她放学拿着英语试卷颤巍巍的递给我,我一看只有60分,我一下也懵了,心想这个成绩怎么升初中呀,但是我立刻冷静下来,心里想着怎么在最短的时间改善这个问题,我镇定的对女儿说:“豆豆,你不必自责,考了这个分数,首先是爸爸妈妈的责任,我们没有给你像其他同学一样报课外班,是把英语想得太简单了,以为靠你自己就可以,加上学习老师又不好好讲,很多孩子都是靠课外班提分,是我们忽视了,现在马上要毕业考了,我们一起努力,尽力把分提上去,妈妈英语基础还可以,应该能给你帮上忙,好吗?”我说完这话,女儿已泣不成声,只是点头,她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一点都没责怪好。
在后面的一个月,我尽心辅导女儿,在毕业考时她考了80分的成绩,并且被分到重点班,我们真是感到很欣慰。毕业考后,女儿主动要求报课外班学英语,我就欣然同意,没想到此后她英语成绩一路飙升,一直在班级名旬前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她写的作文,就写的这件事,她说她当时拿着没考好的成绩单很是担心害怕,但没想到我竟然一点都没批评她,她很震惊,并暗下决定一定要把英语学好。
我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竟变坏事为好事。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心里真诚的理解孩子,凡事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要做“以心换心”的真情教育,不能只是说教甚或打骂,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心换真心。当你真心为孩子考虑时,他也会同样替你考虑。
鼓励孩子,用爱激发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是造物主独有的作品,他们都赋有无限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都有他独具的天赋和闪光点,只看为人父母能否发现。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在这种偏执观念下,让多少孩子成为无用之材,甚或破罐子破甩,荒废了大好前程。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教育要因才施教”,这一理念现今依然受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天赋,比如孩子不爱学习,便他很喜欢唱歌、弹吉它,或与人为善、喜欢帮助别人等等,只要我们发现孩子优秀的表现,就要适时的进行赞扬鼓励,使之发展壮大,原本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被家长表扬后,会加深孩子的理念,推动他更进一步强化,慢慢地他会变得自信又快乐,进而从点到面,从一到十,使他从各面发生质变。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就是用鼓励实现了很多“不可能”和“惊喜”。我对女儿的教育一直都是比较宽松的人本主义教育,顺应她的天性,自由健康的成长,对于学习也不太看重成绩,在学习之余,鼓励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玩,尽情成长。
所以她小时侯过得很快乐。到了初一第学期,期末考试她的成绩下滑了好多名,她都不好意思跟我说成绩,还说老师找她谈话了,我看着她沮丧的样子,语重心长的说:“豆豆,你资质很好,如果再努力一下,肯定能挤身优等生的行列”,我就说了这一句话,再没多说,我是真心觉得女儿资质很好,但同时也有宽慰她的成份。说完也就完了,也并未放在心上。但是初二第一学期的其中考试她的成绩就如坐火箭似的突飞猛进,到第二学期期末已经是年级第一了。
我和她爸爸也好生惊叹,也不知她是怎么了,直到有一次看她的作文,才发现了秘密,她在作文中写道:“就在初一那次考试失利后,妈妈和老师对我的鼓励,让我下决心放下玩心,好好用功学习”,就这样,她启动了她的发动机,一路飙升,她践行了她的诺言,成为了一名优等生,高中又升进了省内最好的中学。
从此我发现了鼓励和赞美的神奇力量,平时,只要她做的好的地方,我都会及时表扬和赞美,她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
原来,教育孩子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就会有办法,我真是很庆幸自己一路用心的与女儿相处,获得了为人母的幸福和骄傲,也希望更多的妈妈能真心并富有智慧的爱自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灿烂的绽放光芒!